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简报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
专利导航报告

2024年9月
目录
一、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现状
1. 智能家电产业概况
1.1 智能家电产业发展路径
智能家电是将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融入传统家电之中,使其具备智能化特性同时成为网络信息传输的终端。智能家电不仅保留了传统家电的控制和操作功能,还增加了自动感知家电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的能力,以及远程控制接口以实现用户远程控制查询的功能1。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多元化且持续演进的过程,涉及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链整合以及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图1-1智能家电产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图
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技术创新。近些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家电产品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设备互联协同能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更精准的识别与控制功能等。这些技术赋予智能家电不同的智能化功能,从初步引入,到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和相互融合,使智能家电行业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互通和智能化管理,不断推动智能家电产品功能升级和用户体验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体验。
图1-2用户需求驱动智能家电产业发展图
用户需求是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家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用户需求经历了从有到优、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更高品质、从单一功能到智能化、个性化和环保化的转变。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家电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能够与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的家电产品,以实现更便捷、高效和舒适的生活体验。同时,由于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消费者对环保节能家电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总体上,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家电产品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和绿色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智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厂商纷纷加大投入,推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和绿色化的产品,以争夺市场份额。国内外家用电器市场的需求变化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趋势,家电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图1-3智能家电产业链整合优化路径图
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整合优化。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传感器、控制器和通讯模块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中游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下游销售渠道的建设与拓展。产业链整合路径包括垂直整合、横向合作、产业链分工细化、供应链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和跨国合作等多条路径。
在垂直整合路径上,例如,TCL作为国内制造规模最大的电视品牌制造企业之一,为了加强面板与整机制造企业的紧密度,积极投资显示面板厂,与其旗下子公司华星光电共同投资电视的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整合其上下游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横向合作路径上,例如,海尔与微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合作,启动智慧厨房联盟,共同打造智慧生活生态,使海尔获得人工智能技术,为微软打开智能家电市场。美的与上海通用安吉星车联网、中粮、IBM、华为等联手,完善智慧生活服务生态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
产业链分工细化路径上,例如,美的厨电围绕工艺、计划、生产、物流、品质、资源等领域建设,构建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的柔性交付能力的智能工厂,通过将工艺、零部件、整机制造和销售渠道等进一步细分,来助力企业专注核心业务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三星在绿色低碳与家庭智慧物联的深度链接上做出全新探索,通过SmartThings平台将家电由单一产品向以用户和场景为中心驱动的解决方案转变。
供应链数字化技术路径上,例如,美的厨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技术融合实现市场、用户、产品研发、供应链及制造等全价值链互联互通,构建精细化数字运营体系,提高供应链透明度、降低库存和运营成本。工信部近些年强调企业应在数字化工厂建设上,使大数据应用成为核心,结合智能制造技术,来实现柔性交付能力。
可持续发展路径上,例如,三星致力于在产品中增加回收材料的应用,到2030年,其目标是将50%的再生树脂纳入其塑料部件中,到2050年,则将在其所有塑料部件中全部使用再生树脂。格兰仕通过全品类绿色家电覆盖家庭场景,提供一站式健康生活解决方案,并在产品中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和使用寿命。
跨国合作路径上,例如,美的集团为了提升智能家电技术和自动化水平,于2017年收购了德国库卡集团94.55%的股份,取得对库卡公司的控制权,通过此次收购美的获得了库卡集团在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核心技术,为其“双智”战略(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快速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日本索尼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三星结成技术合作和战略联盟,三星向索尼授权其内存记忆棒专利技术,同时双方还在产品共建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有合作。索尼还与国美电器、京东开展合作,在营销创新、服务升级、品类布局等领域深度合作,通过新商业形式为门店销售赋能。
总之,全球智能家电企业努力通过多条产业链整合路径,来实现降本增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整个智能家电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全球智能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政府政策在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标准制定等方式,为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图1-4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智能家电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例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负责智能家电标准的制定和协调,以确保家电产品的兼容性和交互操作性,推动智能家电市场的发展。
欧盟推出“欧洲数字战略”,旨在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建立数据空间和单一市场,为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智能家电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日本实施IoT综合战略,致力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包括智能家电领域在内的各领域的应用,这将使智能家电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
韩国出台物联网发展基本计划,致力于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传感器网络等,这将为智能家电产业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还在智能家电等公众领域推动物联网服务业务,提升智能家电产品的市场份额;该计划还强调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将为智能家电产业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中国出台了“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家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区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并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包括智能家电在内的制造业将通过推广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绿色成效显著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还加快制定碳排放基础通用、核算与报告、低碳技术与装备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智能家电等领域的绿色低碳标准制定和实施。
总之,各国政策均明确提出了对智能家电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通过推动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方式,致力于培育智能家电市场,推动产业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过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智能家电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智能家电产业链
图1-5智能家电产业链图谱
智能家电产业链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
产业链上游主要集中了零部件制造和技术研发。零部件包括微控制器(MCU)、传感器、印刷电路板(PCB)、显示器、芯片以及智能控制器等。这些零部件是智能家电产品的基础及核心,它们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使用体验。在技术研发方面,主要涉及语音控制交互技术、大数据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开发者服务平台以及解决方案等。这些技术为智能家电产品提供了智能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的支持,使得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业链中游则是智能家电产品的制造和集成环节。上游零部件被组装成各种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智能电饭煲等。这些家电产品不仅具备传统家电的功能,还融入了智能化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语音等方式进行远程控制,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销售渠道和消费者。销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商超零售、品牌专卖店等,这些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购买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在这些渠道中选择匹配自己需求的智能家电产品。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和使用体验也会反馈到产业链上游,促进产品的优化和升级。
在智能家电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相互影响。上游的零部件制造和技术研发为中游的产品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中游的产品制造又推动了下游销售渠道的拓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同时,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也会反过来促进上游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3 智能家电产业技术分布
家用电器是指以电能来进行驱动的用具,分为大型家电和小家电,可帮助执行家庭杂务,如炊食、食物保存、清洁等。智能家电是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感知住宅空间状态和家电自身状态、家电服务状态,能够自动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户在住宅内或远程的控制指令。同时,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家居功能。

图1-6物联网结构图谱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家电的核心在于智能化控制和管理,这有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IoT)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涉及到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收集、交换和分析,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物联网包括四个层次:
1)通过各种传感器、RFID标签、二维码、摄像头等设备和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信息的采集的感知层;
2)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应用层的传输层,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例如:无线射频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5G)以及低功耗广域网络(如LoRaWAN、NB-IoT)等;
3)处理层包括多种网平台,用于提供海量应用层设备的接入和管理等;
4)应用层是物联网顶层,主要功能是处理,实现方式是云计算,主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为多领域终端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应用层涉及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四个层次,本报告将智能家电控制技术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分支,即环境感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上述每个部分都对智能家电的功能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7智能家电技术分解图
智能家电包括智能家电设备本身以及搭载在智能家电设备上的家电智能化控制技术。智能家电设备按照家电功率大小,可以分为智能大家电和智能小家电。
智能大家电包括:智能制冷电器,比如智能冰箱、智能冷柜等;智能空气调节器,如智能中央空调、智能挂机、智能柜机等;清洁电器,如扫拖机器人、擦窗机器人、地板打蜡机等;厨房电器,包括智能洗碗机、智能壁挂炉、智能电饭煲、智能饮水机等;声像电器包括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
智能小家电包括:电暖器具、美容健康电器和安全报警电器。电暖器具,比如智能电暖气、智能暖风机等。美容健康电器,如智能吹风机、智能美容仪、智能健身器等。安全报警电器,比如智能门锁、智能报警器等。
环境感知技术可以分为感知器件和依靠感知器件实现的自动识别检测技术。其中,传感器是重要的环境感知设备,智能家电中使用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环境的信息,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光照和人体红外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家电所处环境的各种参数,为智能家电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传输方式分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以及数据安全,有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总线、光纤、同轴电缆连接等;无线通信技术则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zigbee、电力线载波通信、射频无线通信等,通信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智能家电的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
智能控制技术分为智能控制器件和人工智能技术。其中,控制器件(芯片和PCB等)由微控制器、处理器、逻辑控制和数据转换等模块组成,负责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或控制逻辑控制智能家电的运行。控制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智能家电的智能程度和响应速度。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智能家电可以通过手机APP和语音控制实现智能操作,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智能音箱控制空调、电饭煲、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开关、模式切换、温度调节等功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使得家电设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空调设备可以自动学习用户的温度偏好,并在合适的时间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为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智能家电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处理海量家庭数据,智能家电设备通过这些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智能家电设备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控制智能家电,使得智能家电操作更加方便和智能化。
1.4 智能家电产业技术构成
1.4.1 数据检索说明
专利分析数据来源于incoPat检索数据库,采用“分-总”检索策略进行全面检索。专利分析部分主要的图表分析时间范围根据不同技术分支的发展特点而不同。由于部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开需要18个月,检索得到的数据集合囊括了所有年份已公开的专利数据,2023-2024年公开的数据不全,因此部分图表未将2023-2024年的数据趋势作为分析依据。
1.4.2 智能家电产业技术构成专利分析
对检索到的专利数据按照IPC分类号大组分类汇总,全球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前15名中占比前三的技术分支分别为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H04L12(数据交换网络)和G05B19(程序控制系统),占比分别为10.2%、8.68%和7.97%,表明在智能家电产业中,控制和安全布置技术、数据交换网络和程序控制系统是关键核心技术,这也与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相呼应。

图1-8全球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大组
排在4-11位的技术分支占比较为均衡,其中,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设备、电路、系统等)和G06F3(用于将所要处理的数据转变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的输入装置)占比均在4%以上,表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网络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使用特定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与数据库管理和文件系统结构相关的软件或系统为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发热点。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例如交互式电视等)、G07C9(独个输入口或输出口登记器)、G10L15(语音识别)、F25D29(控制或安全设备的配置或安装)、H04W4(专门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业务)占比均在3%-4%之间,表明上述技术分支为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发次热点。
上述次热点技术分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用于实现交互式功能的软件平台,包括用户与电视系统的交互,如电子节目指南(EPG)、视频点播(VOD)、网络浏览等;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文本或命令的软件模块;访问控制系统,如读卡器(如RFID、条形码、磁卡等)、控制单元(验证权限、记录日志等)和执行器(如门锁、闸机等);用户识别设备,如指纹识别器、面部识别摄像头等;无线基站,包括收发器、天线、信号处理单元等,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和接收信号,用于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用于处理无线网络的业务和数据传输的核心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前述所有硬件模块的配置或安装。

图1-9全球智能大家电技术构成
对前述检索的专利数据按照技术分解进行人工标引后,在智能大家电中,与智能空气调节相关的专利技术占比最多,达29.84%,表明空调、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等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是目前最主要的研发热点。其次是能够减轻家务负担,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智能清洁电器,占比为26.46%,包括扫地机器人、扫拖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智能擦窗机等。排名3-5的分别为智能制冷电器、智能声像电器和厨房电器,分别占比17.27%、13.43%、13%,主要包括智能冰箱、智能冷柜、智能酒柜、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蒸烤箱、智能洗碗机等。总体来看,传统家电智能化依然是当前主流研发热点,但是新兴智能电器,如智能清洁电器,该类电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市场广阔、研究热度比较高。

图1-10全球智能小家电技术构成
在智能小家电专利技术中,智能安全报警电器专利技术占比最多,为93.13%,该类电器包含智能门锁、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声光报警器、智能防盗报警器等,表明当前用户对家居安全性有较高需求。其次是美容健康电器,为5.79%,该类电器包括美容仪、电吹风、健身设备等。占比最低的是电暖器具,仅1.08%,这与空气调节技术发展迅速,空调、暖气等普及率高,小型电暖器具的市场需求不足有关。

图1-11全球智能家电技术主要技术分支构成
基于前述技术分解和人工标引数据,针对家电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三个主要技术分支环境感知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其中,控制方法(即控制算法类)和传感器技术分支上积累的专利量排在前2位,占比分别为12.38%和11.82%,表明目前全球的研究热点聚焦在控制方法和传感器这两个技术分支上。
排名靠后的其他技术分支专利数量较为均衡,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系统、生物识别和控制器的占比相差不大,均在5%-7%之间,表明这些技术分支为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究次热点。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控制面板、射频标签RFID、深度学习、以太网、WIFI和条码各技术分支占比在3%-5%之间。综合来看,全球智能家电技术的发展未集中在某一特定技术分支上,各技术分支整体上均衡发展。
2. 全球智能家电产业情况
2.1 全球智能家电产业规模
近年来,全球智能家电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336.5亿美元,2024年预计达到349.8亿美元,到2029年预计将达到536.1亿美元2,预测期限内年复合增长率为8.91%。
就地区而言,亚太地区在2023年占据最大市场份额,且得益于经济增长、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的强烈需求,亚太地区也是智能家电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中国家用电器市场已经发展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模型预测,到206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可能会增加七倍,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驱动中国市场成为智能家电市场的理想市场。日本是智能家电产品仅次于中国的最大投资者之一。由于对联网家庭设备的投资增加以及由于认知度高和智能家电的强劲渗透,日本智能家电研究市场正在扩大。与韩国、印度相比,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市场渗透率较高,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欧美地区中,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在智能家电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30%。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国家在智能家电市场也有较大份额,并且在不断上涨,其市场份额目前约占全球的25%,当前欧洲智能家电消费者约有1500万人,其中接受新技术的欧洲人中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占约37%3。中东、非洲、南美等国家的智能家电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也在逐步增长。
从生产能力来看,美国大型家电公司在生产、营销和分销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其市场上主要电器厂商包括美国的惠而浦、德国的BSH Hausgeräte(博西家用电器公司,由博世和西门子联合组建)、瑞典的伊莱克斯、海尔电器和海尔拥有的GE电器(中国)和LG电子(韩国)4。美国国内的小家电企业则通过生产特色产品,分包来自较大制造商的生产合同来实现有效竞争。美国小家电第一梯队的企业有Conair,市占率超过10%,第二梯队有Spectrum、Newell、Hamilton,总市占率在6%-10%之间。

图1-12全球智能家电主要细分品类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产品种类上,智能小家电的总体市场规模是近几年来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41亿美元。智能大家电中,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是智能冰箱,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9.6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智能厨电和智能空调品类,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102.6亿美元和96.8亿美元5。除此之外,智能音箱市场是海外智能家居行业中最受认可的智能家电细分市场之一,预计到2024年将有6.4亿台设备投入使用。智能洗衣机、智能烘干机和智能洗碗机等智能家电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
技术方面,基于前述图1-8的分析,与物联网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相对应的技术分支对应的研究热点包括以下几大热点: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H04L12(数据交换网络)、G05B19(程序控制系统)、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设备、电路、系统等)、G06F3(用于将所要处理的数据转变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的输入装置)、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例如交互式电视等)、G07C9(独个输入口或输出口登记器)、G10L15(语音识别)、F25D29(控制或安全设备的配置或安装)、H04W4(专门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业务)。总体上,自主、便利和安全是智能家电近些年发展的主要内容。基于图1-9至图1-11的分析,智能大家电中的智能空气调节电器和智能清洁电器是主要研发对象,智能小家电中安全报警电器是主要研发对象,主要技术分支上,控制方法、传感器、语音识别、智能控制系统、生物识别、控制器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最主要研究热点。
2.2 全球智能家电技术区域分布

图1-13全球智能家电专利区域分布
全球智能家电专利的公开分布区域呈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中国是全球智能家电技术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智能家电专利总申请量的68.94%,显示出中国在智能家电产业中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韩国是全球智能家电技术的第二大来源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智能家电专利总申请量的11.73%。美国和日本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专利申请量占比分别为6.86%和5.78%。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国家外,其他国家在智能家电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
2.3 全球智能家电龙头企业
图1-14全球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申请人前10名
全球智能家电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海尔的专利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申请人,超过4000件,这显示了海尔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紧随其后的是乐金集团和三星集团,其各自专利数量也相当可观,分别为1784件和1711件,这体现了韩国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竞争力较强。
美的集团、格力集团、小米科技和四川长虹分别位列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该四家企业均为中国企业,且各自的产品线广泛且多元,对应的专利数量均超过千件,表明这几家企业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排名较后的是腾讯公司、松下集团和博西家电,其中,松下集团和博西家电是传统的家电公司,腾讯则为非传统的家电企业,非传统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领域拥有的专利数量表明它在智能家电技术细分市场或细分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实力。
此外,从专利数量的分布来看,前几家公司的专利数量明显高于排名靠后的公司,进一步表明智能家电行业中头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图1-15全球智能家电前10申请人主要技术构成
从全球智能家电前10名申请人的技术构成上来看,排名前7位的企业的研发方向主要涉及10个技术分支,表明各企业在核心技术构成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精力,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捕捉新技术和新应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推动智能家电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上图可以看出,海尔具备最强的研发实力,在每个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较多,且海尔的研发侧重点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技术分支上,拥有1487件专利,远远领先于其他企业。同时,海尔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上有364件专利,在F25D29(控制或安全设备的配置或安装)上有271件专利,在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上有261件专利,在H04L12(数据交换网络)技术分支上有248件专利,该几个技术分支也是海尔的优势技术。此外,还在G10L15(语音识别)和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设备、电路等)技术分支上分别拥有153和130件专利,数量相差不多。表明海尔在除控制和安全布置技术之外的其他技术分支上也投入了较多研发精力,以保持企业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均衡发展。
乐金集团主要在H04L12(数据交换网络)技术分支上有最多专利,为449件,其次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技术分支上积累有较多专利,为367件,该两个技术分支为乐金集团优势技术。其他技术分支上,F25D29(控制或安全设备的配置或安装)上有235件专利,在G06F3(将数据转变成从处理机传送到输出设备的输出装置等)上有164件专利,G10L15(语音识别)技术分支上有117件专利,乐金在该几个技术分支上也有一定优势。在其余技术分支上的专利均未过百,技术优势较小。
三星集团在G06F3(用于将所要处理的数据转变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的输入装置等)拥有最多专利,为274件。其次,在H04L12(数据交换网络)、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技术分支上也有较多数量的专利积累,分别为192件和140件,其余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未过百,尤其在G07C9(独个输入口或输出口登记器)技术分支上仅有3件专利,表明该技术分支上不具有优势。
美的和格力两家企业分列第4、5位,智能家电技术发展也较为均衡,研发重点与海尔基本保持一致。图中可以看出,美的集团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和H04L12(数据交换网络)技术分支上的专利分别258和243件,该两个技术分支为美的的优势技术,且发展较为均衡。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上有197件专利,在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和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设备、电路等)上分别有120和110件专利,该两个技术分支上美的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格力集团则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拥有272件专利,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上有199件专利,该两个技术分支为其优势技术分支。此外,格力在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和H04L12(数据交换网络)上分别拥有163件专利和115件专利,也具备一定技术优势。
小米科技在4个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超过100件但不足200件,分别为H04L12(数据交换网络)、G05B19(程序控制系统)、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和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其余技术分支上大部分有超过50件的专利分布。表明小米在智能家电技术上布局广泛和全面。小米的研发重点涵盖了智能家电产品的关键功能,是智能家电产品功能实现和用户体验提升的重要基础。
其余企业中,四川长虹在H04L12(数据交换网络)、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设备、电路等)和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3个技术分支上拥有超过百件的专利,分别为106件、106件和163件。松下集团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拥有141件专利,其余技术分支上专利数量非常少。博西家电在H04L12(数据交换网络)上最具优势,有66件专利。腾讯涉及8个技术分支,但专利数量均不多。
2.4 全球智能家电发展趋势预判

图1-162000-2023全球智能家电前15技术分支专利申请趋势
如图所示,在全球智能家电发展过程中,2010年之前,整个行业处在技术积累期,各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不多。2010年后,智能家电行业发展迅速,排名前15的技术分支上均逐年涌现出大量专利。
具体而言,排在前几位的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H04L12(数据交换网络)、G05B19(程序控制系统)、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均为智能家电的关键核心技术,预计未来该些技术分支将继续保持增长,尤其是在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其他技术分支涵盖了智能家电中的数据处理、通信、识别、控制以及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且这些技术分支在智能家电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较为均衡,表明该些技术都是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家电企业争相投入研发精力抢占高地的领域。
近几年,G05B19(程序控制系统)、H04L29(H04L1/00至H04L27/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电路、设备和系统等)、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例如交互式电视)、G10L15(语音识别)等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有下降趋势,尤其是H04L29(H04L1/00等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电路、设备和系统等)近两年的专利数量非常少。但是,G06N3(基于生物学模型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变化较小,F24F110(与空气特性相关的控制输入)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近几年有所增加。表明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除控制与安装的布置、数据交换网络和程序控制系统三个关键技术分支外,基于生物学计算和与空气特性相关的控制等的关注度提升,逐渐成为下一阶段的热点研究技术,这可能与消费者对智能家电功能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推动了某些技术分支的发展有关。

图1-172000-2023全球智能家电发展路线图谱
根据全球智能家电发展路线图谱,2000-2012之间,智能家电相关专利集中在基础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和方法,例如因特网控制系统、智能网关等,该些专利技术代表了早期对智能家电技术的探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基础的数据学习服务器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电数据加密方法。2013-2017年间,智能家电专利技术呈现多样化特点,出现了关于智能网关、数据学习服务器、语音识别方法、云技术等相关专利,例如基于个人云平台的智能家电互动、智能WIFI模块相关、基于神经网络的音频分类和提取、融入人脸识别的智能家电控制等专利。2017-2019年间,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开始集成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家电学习模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控制系统等。2019-2021年间,智能家电技术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例如出现了基于毫米波雷达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传感器融合、智能家居设备自动配网方法和智能家居环境下使用的智能控制设备等,还出现了关于用户交互和隐私保护以及智能家电节能相关的专利,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和隐私保护方法和优化用户实时自治能量管理优化方法。近两年,智能家电技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技术更加集成化和系统化,例如出现了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模式识别系统、智能家居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系统等,还出现了更多关于物联网设备认证和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法,表明智能家电技术发展的更加复杂和对用户友好。
基于上述分析,智能家电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如下:
进一步集成AI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家电将更加深入地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设备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服务。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家电的工作模式,提升能效和用户体验,通过大数据技术预先分析家电运行数据以预测潜在问题等。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生态构建
未来智能家电将更深入地融入物联网,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同时,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智能家居生态的构建,智能家电将不再是孤立的设备,而是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用户隐私与安全
随着智能家电收集和处理更多用户数据,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成为关键发展方向。随着智能家电越来越普及,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未来智能家电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绿色化与可持续性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智能家电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家电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识别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识别检测技术将在智能家电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更自然和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这些技术将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将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直观,甚至能够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偏好,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家居服务。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为了解决不同品牌和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智能家电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内容。未来智能家电将更加注重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以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这不仅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智能家居体验,也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革新。
3. 我国智能家电产业情况
3.1 我国智能家电产业规模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智能家电市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从不到3500亿元增长至突破5500亿元,2022年则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3.75%6。2023年超过7300亿元,到2024年则有望达到8100亿元。从注册的相关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全国智能家电相关企业仅有1.56万家,2020年突破了10万家,2022年达到21.02万家,截至2024年6月,全国智能家电企业数量已达35万家,预计2024年年底,智能家电注册企业数量接近40万家7。该些数据表明,国内智能家电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图1-192022年中国主要智能家电智能化渗透率
在产品渗透率方面,主要的家电产品中,智能彩电的智能化渗透率最高,空调、洗衣机的智能化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速。截至2022年,中国智能彩电渗透率达到55%,智能空调渗透率为24%,智能洗衣机渗透率为10%,智能冰箱渗透率为6%,其他智能家电为5%8。大家电智能化渗透率较高,其他非主流家电和小家电智能化渗透率还不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图1-20中国智能家电企业分布区域图
我国家电产业集群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和安徽滁州地区。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家电产业的重要集群之一,其中尤以广东省的家电产业发展最为显著,而顺德地区作为其中的代表,家电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汇集了包括空调器、电饭锅、微波炉、电风扇、厨房小家电等多种产品的制造,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家电产业的重要集群,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这里的家电产业集群涵盖了空调器、饮水机、电暖气、洗衣机、吸尘器等众多产品,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胶东半岛区域,特别是在青岛地区,形成了精细构建的家电产业集聚平台,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为代表的家电军团,率先开始产业集群化。安徽滁州地区也是我国家电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家电产业集群,与长三角地区的家电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协作。
此外,我国家电产业还形成了其他几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如武汉、合肥、深圳、芜湖、绵阳等地,这些地区的家电产业也各具特色。武汉是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年产值近500亿元,近年武汉白色家电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投入正在加大,形成了较快的“白电”企业技改节奏,具有全球竞争力。合肥的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土地价格相对低廉,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且交通便利,靠近东部、辐射中部,区位优势明显,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家电配套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如美菱、荣事达等本土品牌,同时吸引了海尔集团、长虹、美的等知名品牌入驻。深圳家用电器行业产品种类多样化,包括电饭煲、电水壶、烤箱、微波炉等,且拥有完善的家用电器行业生态链,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优秀,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和高品质的制造。芜湖市现有规模以上家电及配套工业企业187家,产业集聚发展,规模效应显现,是全国空调器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智能消毒衣柜、集成灶等新兴家电品类也在此地逐渐涌现,芜湖市还积极引导家电企业提升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水平,多家企业已获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绵阳市近年来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上蓬勃发展,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家用电器产业将呈现出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特点。

图1-21主流家电品牌及其主营产品
在市场品类竞争方面,国内智能家电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一些传统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格力等,在智能家电领域积极布局,除了主营产品外,纷纷在其他弱势产品上投入研发力度,以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如格力电器在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洗衣机之外,还针对热水器、电饭煲等进行智能化开发。美的集团则在家电全系列产品上均有涉猎。海信集团除了智能电视外,在空调、冰箱等领域也投入一定研发力度。国外品牌起步早、发展快,在智能家电全品类上均发展较早,比如西门子、松下在智能冰箱领域,尤其是高端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优势,大金、日立等企业在智能空调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总体上,市面上的主流家电企业及其分公司或子公司不断通过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一些新兴的智能家电企业,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凭借其在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崛起,使其在智能家电市场,尤其是在智能小家电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3.2 我国智能家电发展政策环境
我国智能家电发展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优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旨在鼓励和推动智能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
表1.1 中国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发布部门  | 相关内容  | 
2024年3月  | 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聚焦汽车、新型显示、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新区年产值达千亿元产业或1-2个主导产业,由所在省(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 
2024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在钢铁、石化华工、家电等行业建设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绿色低碳关键计量技术、设备研发。  | 
2024年1月  | 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 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统筹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量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在打造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显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 
2023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 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 
2023年9月  |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 支持多元化开发智能用电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园区、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等,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应用,支持智慧城市发展。  | 
2023年7月  | 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  | 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实施农村“煤改电”,推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满足农村智能家居、新型家用电器等用电需求,提升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  | 
2023年6月  | 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  |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  | 从统筹组织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扎实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和加强废旧家电回收工作五个方面。  | 
2022年12月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 
2021年12月  | 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实施家电生产者回收目标责任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  | 
2021年7月  | 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  | 
2017年12月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智能网络设备、水电气仪表灯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智能洁具等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家居测试评价、示范应用项目并推广。到2020年,智能家居产品类别明显丰富,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达90%以上。  | 
2023  | 《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  | 广东省  | 旨在形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强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优化分工和布局,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实施重点工程,如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制造水平提升工程等。  | 
2022  | 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  | 江苏省  | 支持地方和企业以旧换新、家电家具家装下乡等活动,鼓励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构建规范有序、运行顺畅和协同高效的废旧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回收处理体系、畅通大宗商品销售、回收和处理产业链。  | 
2022  | 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  | 湖南省  | 继续推广高效照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水洗衣机等绿色智能家电产品。  | 
2022  | 安徽省“十四五”智能家电(居)产业发展规划  | 安徽省  | 积极探索智能家电(居)发展之路,推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以合肥、芜湖、滁州为主体,以蚌埠、马鞍山、阜阳、六安、宣城等地多节点的智能家电(居)产业格局,将安徽打造成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 
2021  | 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  | 浙江省  | 改造提升传统家居产业,着力突破高效变频、节能降噪、智能制造、远程调控等技术,做大做强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厨卫、智能照明等终端产品。突破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发展通信模组、关键元器件、智能芯片等核心部件。培育智能家电等15个优势制造业集群。  | 
近些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为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智能家电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更为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其次,政策环境也着重于引导消费者积极“以旧换新”,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新动能。为了扶持家电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家电产业升级,特别是针对智慧厨房、健康卫浴、养老监护等生活场景,围绕消费者健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政府还通过发挥财税政策和消费金融的作用,激发市场对绿色智能家电的需求。例如,《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政策导向。
此外,政策环境还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例如,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鼓励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同时,相关政策还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家电租赁业务,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消费需求。这些政策有助于推动智能家电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我国政策环境还注重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各地政府鼓励统筹举办家电消费季、家电网购节等各类消费促进活动,以拓展消费场景和提升消费体验。这些活动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家电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进一步推动智能家电市场的发展。
省级政府政策方面,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形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强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优化分工和布局,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实施重点工程,如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制造水平提升工程等。安徽省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家电(居)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积极探索智能家电(居)发展之路》,推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集聚,将安徽打造成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浙江省发布《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旨在做大做强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厨卫、智能照明等终端产品,并突破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发展通信模组、关键元器件、智能芯片等核心部件,培育智能家电优势制造业集群。
3.3 我国智能家电技术区域分布
图1-22中国智能家电专利分布区域
我国是当前智能家电专利数量最多的区域,特别是广东作为中国当前申请智能家居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智能家电专利申请量高达9058件,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或地区,位居榜首。山东以3379件专利量位居第二,这主要得益于本土企业海尔和海信的研发能力。北京市位居第三,专利量为2072件,尽管北京没有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但是其拥有小米科技总部、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石头世纪科技、海信(北京)电器等多家智能家电企业,因此研发能力较强,专利数量积累较多。紧随其后的是江苏、浙江、四川和湖北,均有超过千件专利。总体来说,我国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的分布呈现出以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为主导的技术格局,这些地区在智能家电相关技术上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同时,其他传统家电强势省份也在积极推动智能家电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的广泛分布。
3.4 我国智能家电技术构成

图1-23中国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大组
对我国智能家电专利按照IPC分类号大组分类汇总,发现在我国智能家电产业技术构成中,占比第一的技术分支是G05B19(程序控制系统),占比为11%。其次是H04L12(数据交换网络)和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占比均为7%。相比全球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占比,排名前3的技术分支构成有所不同,全球范围内的研发重点是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其次是H04L12(数据交换网络)和G05B19(程序控制系统)。
我国智能家电技术构成中,排名靠后的其他技术分支占比相差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A47L11(清扫地板、地毯、家具或墙上覆盖物的机械)技术分支上积累的专利量占总专利量的比重排在第8位,而全球范围内,该技术分支专利量占比为12位,表明国内企业在智能清扫电器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总体来讲,国内外市场对于智能家电的需求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导致研发重点产生差异。例如,国内市场可能更注重家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全球市场可能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对于技术研发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支持策略,从而影响技术研发的方向和重点。再一方面,国内外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产业链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技术研发侧重点不同的因素。

图1-24中国智能家电主要技术分支占比
在我国智能家电主要技术分支中,智能控制技术中的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器、智能控制面板占比最多,环境感知技术中的传感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和射频标签RFID占比最多,数据传输技术中的WIFI技术、蓝牙技术和云技术占比最多。
整体来看,控制方法、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三个技术分支上积累的专利量排在前3位,控制方法和传感器相关专利的占比分别为13.47%和10.86%,这与前述技术构成分析相呼应。专利数量的增加直接反映了技术发展的活跃度和成熟度,表明我国在这两个技术分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创新。
排名靠后的其他技术分支专利数量较为均衡,生物识别、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器、智能控制面板、WIFI传输技术、语音识别等技术的专利占比没有出现较大差距,占比均在4%-6%之间。表明我国智能家电技术的发展也并非只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这种均衡发展有助于提升整个智能家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中国作为全球智能家电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智能家电技术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3.5 我国智能家电技术重点创新主体

图1-25中国智能家电专利数量前10名申请人
中国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排名前3的企业为青岛海尔集团、格力集团和美的集团,海尔的专利积累量达到2632件,格力和美的分别为973件和954件。小米科技的专利积累量为819件,排名第四。其他企业的专利量均未超过700件。前10名企业中,广东企业总共有5家,表明广东省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具有领先研发优势,山东省则拥有海尔和海信两大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具备较大研发优势,北京市也拥有小米科技和三星集团两大企业,拥有一定研发优势,四川仅有长虹集团一家。

图1-26 中国智能家电专利数量前10名企业技术构成
从中国智能家电技术结构排名前10的技术分支上来看,中国境内,海尔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技术分支上积累的专利数量远远大于其他企业,并且其研发侧重点与全球智能家电研发重点保持一致。海尔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G05B15(计算机控制系统)和H04L12(数据交换网络)三个技术分支上也投入较多研发精力,整体发展比较均衡,表明海尔当前的研发侧重点在智能家电的控制和安全上,同时在其他技术分支上也投入了较多研发精力。格力集团与海尔集团的研发侧重点较为一致,但每个技术分支上的专利积累量均远小于海尔,表明其在智能家电领域还需要追赶。美的集团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和H04L12(数据交换网络)技术分支上具有相对较多的专利积累,表明其研发侧重点在该两个技术分支上。
其他传统家电企业均有各自占优势的研发技术。如小米科技在G05B19(程序控制系统)上投入最多研发精力。三星集团在G06F3(用于将所要处理的数据转变成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形式的输入装置等)拥有最多专利。四川长虹集团在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如交互式电视等)、G05B19(程序控制系统)、H04L12(数据交换网络)几个技术分支上积累有较多专利。TCL在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如交互式电视等)这一技术分支上积累最多专利,表明该技术分支是智能电视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他技术分支上还需追赶长虹的脚步。非传统家电企业中,腾讯公司在G10L15(语音识别)方面积累了一些专利,但总体数量不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智能家电行业各龙头企业的研发态势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海尔在智能家电的控制和安全、用户交互等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尤其在F24F11(控制或安全布置)技术分支上遥遥领先,其研发策略与全球智能家电技术发展方向紧密契合。格力集团的研发重点与海尔相似,但在专利积累上尚需加大投入以追赶海尔。美的集团则在程序控制系统和数据交换网络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三星、长虹等传统家电企业则在不同技术分支上各有侧重,如三星在输入装置技术上有较多专利,长虹在内容分发、程序控制系统和数据交换网络等方面积累较为丰富。智能电视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支H04N21(可选的内容分发)被TCL集团所重视,显示出其在智能电视领域的重要地位。非传统家电企业如腾讯也在智能家电领域积极布局,腾讯在语音识别、内容分发和输入装置等方面投入研发,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
整体而言,中国智能家电行业的研发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纷纷在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加大投入,以求在智能家电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4. 智能家电关键技术发展情况
4.1 环境感知技术
4.1.1 传感器技术

图1-27 全球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传感器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专利的申请数量在1975年至1999年代相对较少,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2000年开始,专利申请数量开始逐渐增加,进入缓慢发展期,2010年后专利数量显著增加,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与该时期家电市场的智能化需求兴起有关,行业内开始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对家电智能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到了2018年,专利申请的数量达到了峰值,年申请量达到594件,这表明该时期智能家电领域的传感器技术正处于高度活跃和创新的状态。2018年之后传感器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回落,这与智能家电领域的市场需求变化可能有关。
智能家电领域的传感器专利的公开数量的发展趋势与申请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之前,传感器技术专利的公开数量较少,在2022年达到峰值,这个时间段内,许多早期的传感器技术专利被公开,为后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近两年传感器公开专利的数量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早期的专利逐渐失去了时效性,也与近几年相关专利申请量下降有关。

图1-28 全球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功效构成
整体来看,智能家电领域传感器的研发重点在于提高其便利性、智能化和可控性。分别来看,不同的家电或家电组成结构中,传感器的研发侧重点又略有不同。
比如,当前传感器技术在冰箱中用于监测和控制温度,保持恒定的冷藏和冷冻环境,当前在冰箱领域的研发侧重点在于提高操作便利性和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功能复杂性和成本。
在洗衣机中,传感器技术用于监测水位、洗涤剂的投放量、衣物的重量等,当前的研发重点在于和降低复杂性和成本,以及提高可控性和自动化功能。
空调中的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通过智能控制算法调节空调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能和提供舒适环境的目的,综合来看,空调领域传感器的研发重点在于可控性、智能化和便利性。
清洁电器中的传感器技术可能用于监测水的浊度、洗涤剂的浓度,以及洗涤过程中的水温和干燥效果,以实现更高效的洗涤和节能,当前的研发重点在于降低成本。
厨房电器中,传感器技术用于收集各种厨电运行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用于控制家电的工作状态、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当前的研发重点在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便利性和可控性。
总之,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电中的应用提高了家电的能效、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图1-29 全球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排名前15申请人
智能家电领域相关的传感器技术投入研发精力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三星集团、乐金集团和海尔,且该三家企业的传感器相关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其他家电企业,表明该3家智能家电企业在传感器技术上的研发水平较高。排名靠后的其他企业传感器技术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均未超过百件,表明该些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外部企业的传感器技术。
4.1.2 语音识别技术

图1-30 全球智能家电-语音识别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全球智能家电语音识别技术的专利在2008年之前处于萌芽期,每年仅有个位数的专利申请量,对应的专利公开量也是个位数。2008年-2016年间处于快速发展期,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至2016年的149件。2017年-2018年间,专利申请量飞速发展,并达到峰值254件。2018年之后,专利申请量波动下降,猜测与疫情和市场需求变化有关。专利公开量则因为相对于专利申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2010年之后,专利公开数量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阶段,并在2023年达到453件的公开量,行业内技术透明度达到最高。

图1-31 全球智能家电-语音识别技术用途及功效构成
按照语音识别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用途排名,并对每种用途的功效整合后得到上图。就语音识别技术本身来讲,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是当下的核心需求,提高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感是次热点需求。就使用场景来看,空调上搭载的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功能在于如何提高用户舒适性、降低控制的复杂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等,如在寒冷或炎热天气通过语音指令直接控制设备,而无需手动操作。冰箱方面,语音识别技术增强了其使用便利性、降低复杂性和提高智能化。洗衣机方面则重点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智能门锁方面侧重于提高智能化,电视方面则重点提高了便利性和智能化,清洁家电方面的功效比较均衡。
总体来看,语音识别在冰箱、洗衣机、电视等跨设备用途上的统一需求是提高智能化和便利性,符合用户想要获得高质量语音控制体验的期望。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预计不同家电设备之间的技术整合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一个语音指令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和场景联动。

图1-32 全球智能家电-语音识别技术前10名专利申请人
全球智能家电语音识别技术分支上,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三菱、海尔和乐金,申请数量分别为198、195和173件,该三家企业在语音识别技术成熟度上相差不多。紧随其后的是美的和大金,分别拥有149件和127件专利。松下、三星、夏普和格力的专利申请量相差不多,均为100件左右,表明该四家企业在语音识别技术上的成熟度比较接近。
总体上,语音识别技术作为智能家居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就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策略来看,拥有较多专利的三菱、海尔和乐金在智能家电领域有更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技术路线,其他企业与该几家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共享方面有合作的可能性,以推动整个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
4.2 数据传输技术
4.2.1 WIFI技术

图1-33 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WIFI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应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这可能与智能家电市场的整体增长和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需求增加有关。2004年-2009年,为技术萌芽期,该时期年专利申请数量仅有个位数。2010年-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直到2015年达到顶峰,数量为199。2015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波动下降,表明智能家电领域的无线传输技术研发热点有所改变。就公开专利数量来看,2010年之前公开数量非常少,2010年之后专利公开数量开始迅速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数量为192。之后几年,伴随着专利申请量的下降,专利公开量也逐渐下降,原因可能是市场接近饱和,或者企业在专利策略上变得更加谨慎,转变方向选择专注于更有竞争力的技术领域进行专利申请。

图1-34 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用途及功效构成
按照WIFI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用途功效排名,WIFI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视、烹饪电器等各类家电的控制便利性、智能化和安全性。一方面,WIFI技术使得多种家电产品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提高了家电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WIFI技术还让家电的可控性更高,用户可以多维度控制智能家电的开关、模式、温度等。再一方面,WIFI技术结合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简化洗衣机、烹饪电器等家电设备的操作流程,降低了智能家电的使用复杂性,使得用户更容易上手操作。总体而言,WIFI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应用正推动着家电产品向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预示着智能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图1-35 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前10名专利申请人
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分支上,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海尔、美的和小米,海尔的申请数量较高,为93件,表明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可能拥有更多的创新成果。美的和小米的专利数量相差不多,表明两者的技术水平接近。三星、格力分列第四和第五名,专利数量均不多,仅有50件和40件。整体来看,各企业在WIFI技术领域投入的研发精力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企业侧重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研发。
4.2.2 云技术

图1-36 全球智能家电-云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全球智能家电云技术专利在2011年-2013年间为起步发展期,年专利申请量均较少,但每年都有增加,表明技术处于探索阶段。2014年-2018年间,云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专利申请数量破百件,且于2018年达到顶峰,可能是由于技术取得了一定突破,或者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专利申请量的增加。2018年后,专利申请量逐渐减少,可能是由于竞争格局的变化或者新技术的出现,例如,边缘计算的出现,减少了家电设备对云端的依赖,进一步提升了家电设备相应速率,从而削弱云技术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应用,或者由于市场集中度提高,少数大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或者一些企业转向其他技术领域。

图1-37 全球智能家电-云技术用途及功效构成图
总体上,云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智能家电及其控制方面的智能化和可控性,此外,还使智能家电的自动化、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更高。具体来讲,云技术使得智能家电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如远程控制、自我优化和智能学习用户习惯,从而提高了家电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云端或云平台,用户可以不受地点限制地控制家电,提高了对家电的控制能力。还可以通过数据加密和安全协议来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提高智能家电的安全性。
在其他用途上,云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家电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响应速度。云云互联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云端接口将各种异构系统串联。云计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可以降低智能家电的研发和运营成本。
图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功效和用途空白点,如洗衣机响应速度提高、智能门锁响应速度提高等,表明当前该些空白点可能为技术黑点,相应领域无需实现对应功效,或者由于云技术限制或研发难度较高而尚未实现或不够成熟,也有可能是对应的市场对于该些特定功效的需求尚未被充分识别或需求并不强烈。

图1-38 全球智能家电-云技术专利前10名专利申请人
全球智能家电云技术分支上,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企业是长虹、海尔和美的,且长虹和海尔的申请数量高出其他企业许多,表明其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相对较高,其专利申请策略可能更为积极,专注于构建技术壁垒和保护其创新成果。
美的和小米的专利数量相差不多,分别为39和29件,表明两者的技术水平相近。排名靠后的其他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均较少,专利积累数量均在10-27件之间,表明该些企业在云技术分支上的研发投入较少,原因可能是该些企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尚在摸索技术发展路径,或者该些企业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其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依赖专门研究云技术的合作企业,无需自行研发。这也表明该些企业在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有可能在未来实现技术突破。
4.3 智能控制技术
4.3.1 控制方法技术
全球智能家控制方法(控制算法)技术在1987年-2009年间为萌芽期,年专利申请量为个位数,表明该时期智能家电的智能控制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2010年-2022年间,控制方法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年专利申请数量快速过百,并且于2022年达到顶峰,为673件。2022年之后,专利申请量有所减少,进入波动发展期,可能是受到专利政策、市场需求变化或其他不可抗因素影响。

图1-39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控制方法类专利的公开数量在2011年前的增长趋势和专利申请量比较一致,2011年后则飞速发展,专利公开量在2023年达到947件,表明控制方法技术的研究成果开始大量公开,行业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图1-40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专利用途与功效构成
从上图可知,用于各类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主要功效在于提高智能家电的控制智能化。就空调设备而言,主要功效还包括灵活可控性和用户体验感,例如,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控制算法,能够自动识别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需求,智能空调能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调整运行模式和温度,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清洁电器则通过控制方法来提高多种功效,比如提高智能化、可控性、便利性和体验感,以及设备的操作复杂性和工作效率,表明当下市场对清洁电器性能的关注度较高。智能冰箱的主要功效在于提高便利性、可控性和智能化,电视主要通过控制方法提高智能化和便利性,智能门锁在侧重通过控制方法提高智能化和安全性,厨电设备的控制方法主要用于提高智能化、可控性、体验感和便利性。

图1-41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专利前10名专利申请人
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海尔拥有非常多数量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066件,且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格力,表明海尔在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都相当强大。
排名2、3位的格力和小米的专利申请量相差不大,分别为344件和333件,表明二者的技术积累程度差不多,可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二者与海尔的差距均较大。美的和乐金则分别以290件和234件的专利申请量排在第4和第5位,研发实力稍显逊色,但结合二者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布局,两者可能更侧重于其他技术分支的研发,或者在智能控制方法领域采取更为稳健的研发策略。
总体来看,海尔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积累了最多专利,具备更多优势,但是其他企业也投入了一定研发精力奋力追赶,以期与海尔相竞争。
4.3.2 智能控制系统技术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在1996年至2008年之间数量较少,处于萌芽期。从2009年开始至2016年,专利申请数量开始显著增长,表明这一领域的研发活动逐渐活跃起来,进入快速发展期。

图1-42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
2016年后,专利申请数量经过2016-2019年的波动发展期,这可能是由于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之后进入2020-2022的高速发展期,并于2022年达到了顶峰值,表明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在这一时期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需求推动。
上述发展趋势表明,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后,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成熟和高速的发展阶段。作为智能家电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该领域将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1-43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用途和功效分布
由图可知,随着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家电中,且该种控制系统在多种用途上的主要功效是较为统一的,即提升家电智能化水平、提高可控性能,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由图可知,在细分产品领域,不同产品侧重的功效有所不同,如空调还侧重用户体验感和舒适性,清洁设备还侧重于提高工作效率,电视侧重于提高体验感,厨房电器还侧重于提高自动化。此外,在提高便利性、降低复杂性、增强安全性、降低成本等功能上,智能控制系统也能为各类型家电提供少量助益,这些功效点共同使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具备多功能性和综合性。

图1-44 全球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专利前10名申请人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方面,海尔拥有最多数量的专利,为687件,且远远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的和格力,表明海尔在智能家电领域应用的控制系统技术已比较成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美的和格力的专利数量仅为105件和103件,专利数量几乎相同,表明二者技术水平相当,但与海尔相距较远。其他企业有投入一定研发精力在智能家电的控制系统上,但从专利数量上来看,技术发展水平均较为滞后。
二、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发展定位
1.湖北省产业总体情况
1.1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相关政策
湖北省在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制定了《智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智能家电产业链整体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争创国家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把湖北打造成智能家电生产、销售、创新和服务中心。并确定了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湖北基地等6家链主企业(集团),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电子制造与封装集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工业大学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3家链创机构与省内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盟。
同时,湖北省还出台了《湖北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实施细则》,细则实施时间确定为2024年6月8日至12月31日。主要针对包括空调、电视机、投影仪等17类商品提供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金额共计3.5亿元,其中家电以旧换新补贴3亿元,回收废旧家电补贴0.5亿元。对于个人消费者,凡是购买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享受成交价格10%的立减补贴,单件商品补贴不超过1000元,单个消费者享受补贴不超过3000元。
武汉市为了进一步释放本市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潜力,发布了武汉市商务局关于征选2024年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发放平台企业的公告,总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其中线上绿色智能补贴券投放资金1000万元,线下绿色智能补贴券投放资金2000万元,用于市内个人家电消费,通过消费活动促进家电产业升级。
1.2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规模
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白色家电是我国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代表产业,产量居全球第一。湖北省是我国白色家电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以美的、海尔、格力、长虹等家电龙头为引领,近500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5+500”家电产业体系。
2021年,湖北省空调产量占全国的9%,冰箱产量占全国的6%,以“冰洗空”为代表的“白电”产业迅速崛起。2022年7月,美的洗衣机年产1500万台项目正式投产,加快产能释放。截至2022年,湖北省的智能家电营收已经达到65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5年,湖北省计划智能家电全产业链营收预计突破一千亿。

图2-1 湖北省家电产业链企业分布情况
目前湖北省的家电产业核心城市是武汉、荆州和黄石,其中,武汉和荆州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两大城市,黄石则以东贝压缩机为核心,推动智能家电发展。
武汉目前拥有小米、海尔、格力、TCL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研发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生产领域。小米科技作为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建设了小米智能家电创新生产基地,旨在实现年生产、加工空调约600万套,峰值生产使用19条生产线,年产值约110亿元,使小米快速成长为引领智能家电产业新生态发展的超级链主。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现有两条个性化柔性生产线,2020年起,海尔集团不断增加投资,对武汉海尔电冰柜工厂线体进行工业技改,目前在其智能智造样板线上,每天单班下线2200台冷柜整机,平均每15秒下线一台。格力武汉产业园是格力电器继珠海、重庆、合肥、郑州之后在国内兴建的第五个生产基地,也是格力电器在全球的第八个生产基地,总投资50亿元,是格力电器当前产业规划最齐全、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园,该产业园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100亿元9。
荆州则以美的集团为龙头,打造了美的冰箱、美的洗衣机、美的楼宇三大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美的冰箱荆州工厂还引入柔性自动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成为全省第二家世界级的“灯塔工厂”。
黄石市拥有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东贝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并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市场地位,其单一品牌产销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领先,并连续11年全球领先。东贝压缩机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能够生产15大系列400余个品种的压缩机,年生产能力达到4600万台。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冰箱、冷柜、制冷陈列柜等多种制冷电器,还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家电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 。
黄冈市建设了TCL黄冈智能制造产业园,该智能制造产业园拥有1个智能化黑灯工厂、8条数字化智能生产线和16个数字化先进实验室,年产能达到600万套,其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能使生产质量改善提升73%,生产效率提升32%。
在上游产业链方面,当前,湖北在传感器设计和制造,以及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有一批先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集成电路(IC)通过特定的半导体工艺方法,可以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路元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全部集成在同一块半导体基片上,最后再进行封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且其具有较高的耐高温、耐低温、耐潮湿等性能特点,能使得家电产品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在智能家电中,传感器负责收集信息,而集成电路则负责处理信息并控制家电的运行,两者的紧密结合使得智能家电更加智能、高效和用户友好。
在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方面,有武汉理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理工光科、华工科技、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高德红外等传感器制造企业,并且还成立了传感器行业协会,以促进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方面,武汉拥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高德红外、武汉虹识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相关企业。武汉周边各城市也拥有各自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如宜昌和潜江为集成电路材料企业聚集地,包括兴力电子、兴发集团、晶瑞微电子、伊格特新材料、兴训电子材料、鼎龙光电半导体等企业。黄石有诸多晶圆再生企业,如晶芯半导体、金泽柏瑞新材料科技、禄亿半导体等。襄阳为功率半导体企业聚集地,有台基半导体、腾威电子等。仙桃有专业的封装测试公司芯创电子。随州也有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泰晶科技。除上述企业外,还有诸多未罗列的其他上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如鄂州的三安光电主营集成电路制造和材料。上述企业能为湖北省智能家电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湖北省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3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产业链
当前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呈现出清晰且全面的态势:

图2-2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数量
智能家电产业作为湖北省重点打造的九个新兴特色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该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表2.2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关键技术企业数量
产业分类  | 企业数量  | |
上游  | 芯片制造  | 60  | 
PCB制造  | 3126  | |
电机制造  | 3772  | |
传感器制造  | 96  | |
电容制造  | 547  | |
中游  | 智能制冷电器  | 1848  | 
智能空气调节电器  | 1524  | |
智能厨房电器  | 595  | |
智能声像电器  | 194  | |
智能清洁电器  | 34  | 
产业链上游,得益于湖北省光电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开可查的智能家电相关芯片制造企业达60家,PCB制造企业高达3126家,电机制造企业为3772家、传感器制造企业为96家,电容制造企业为547家11。芯片、PCB、电机、电容和传感器作为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相关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该地区的技术和生产实力,企业数量优势,不仅代表了湖北省在智能家电核心技术领域的生产和研发实力,也为其在产业链中游的整机制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产业链中游,即智能家电的整机制造。这是智能家电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涵盖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湖北省拥有一批知名的智能家电生产企业,如小米、TCL、海尔、格力、美的等,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从企业数量上看,按照智能电器各品类划分,智能制冷电器(如智能冰箱、智能冰柜等)相关制造企业数量为1848家,智能空气调节电器(如智能空调、智能空气净化器等)相关制造企业数量为1524家,智能厨房电器制造企业为595家,智能声像电器制造企业数量为194家,智能清洁电器制造企业较少,仅34家12。总体上,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链中游的整体实力非常强大,尤其是在白电制造领域,不仅拥有众多知名的领军企业,而且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这些优势使得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3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下游销售门店数量
销售渠道  | 主要家电品牌  | 湖北省内门店数量  | 
品牌店  | 海尔  | 376  | 
格力  | 421  | |
美的  | 168  | |
TCL  | 17  | |
小米之家  | 356  | |
家电卖场  | 工贸家电  | 65  | 
苏宁易购  | 约200家  | |
京东MALL  | 1  | |
天猫优品  | 18  | 
产业链下游,湖北省智能家电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线上渠道包括京东、天猫、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线下渠道包括各大家电品牌的直营销售店,以及多个大型家电卖场等。
湖北省智能家电品牌线下门店方面,海尔的线下门店多达376家,格力线下门店有421家,美的电器加盟店数量为168家,TCL线下门店有17家。小米之家在湖北省内的直营店、专卖店和授权店有356家。家电卖场方面,工贸家电拥有65家连锁家电大卖场,经营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仅武汉市内就有35家门店。苏宁易购在湖北地区已有数百家门店,近期目标是达到200家,其中包括苏宁易购、苏宁小店、苏宁红孩子等多种业态。苏宁易购还在武汉投资建设了物流基地和IT研发中心,显示出其在湖北市场的深度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决心。武汉京东MALL作为京东旗下的线下门店,提供全面的智能家电产品选择。此外,湖北省内还有18家天猫优品电器体验店。总体上,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已呈现出品牌多样性、线下门店网络完善、家电卖场实力强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以及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完善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共同推动湖北省智能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从产业链整体来看,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上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上游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的强大制造实力为中游的整机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中游完善的整机制造环节以及下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又进一步提升了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中的整体竞争力。这些优势不仅使得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
2. 产业创新实力
2.1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2.1.1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申请趋势
图2-3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申请趋势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相关专利进行汇总分析。上图中可以看出,在2005-2013年间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处于萌芽期,年专利申请数量均个位数,该时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相对较少,可能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或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年专利申请数量开始显著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期,表明该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需求增加,同时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也变得更加有利,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的增加。2018年后,专利申请数量经过一段波动发展期后逐年减少,这可能是受到疫情、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等负面因素影响。2020年后,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回升,并在2021年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
2.1.2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申请人类型

图2-4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申请人类型占比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专利申请人汇总分析。其中,占比最大的申请人类型是企业申请人,达到67.87%,其次是个人申请人,占比达到19.21%,学校申请人占比达12.60%,机关团体和科研单位占比最少,分别占0.21%和0.10%。表明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的主要创新主体是企业,其次是个人,且个人申请人的创新活跃度较高。

图2-5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数量前10名申请人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申请数量的申请人汇总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前10名申请人中,第一名为美的集团,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2件。武汉领普科技、小米科技和海尔集团分别位于2、4和5位,个人申请人胡渐佳位于第3位,拥有50件相关专利。前10申请人中,位于8-10位的是3所高校,分别为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
总体来看,前10名申请人中,企业申请人有6家,高校申请人有3家,个人申请人1位,绝大部分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均较少。表明湖北省主要以企业申请人创新为主,高校和个人创新为辅,并且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都是传统家电企业设立在湖北的子公司,如美的的专利均由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申请,海尔的专利主要由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格力的专利主要由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申请。而湖北本土企业上榜的仅有武汉领普科技和上品一家,表明本土企业在智能家电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专利布局上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图2-6 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有效性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专利按专利有效性进行汇总分析。上图可知,湖北省智能家电相关专利中失效专利较多,占比达45%。失效专利可能因未缴年费、专利权人放弃、期限届满等原因而失效。40%的有效专利可能是该领域较为稳定、技术价值较高或具有持续商业价值的专利。目前审查中的专利占15%,这部分专利的质量和稳定性尚未确定,但它们是潜在的有效专利,未来可能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未来湖北省的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专利的申请策略、技术评估和维护管理,确保专利的商业价值和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1.4 湖北省智能家电各技术分支专利类别

图2-7 湖北省智能家电各技术分支专利类别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各技术分支上的专利类别进行汇总分析。首先,传感器技术分支拥有最多的专利数量,并分别拥有104件实用新型和84件发明专利,表明该技术分支是湖北省智能家电的优势技术之一。此外,专利数量超过100件的技术分支有控制方法、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发明专利数量也较多,表明这三个技术分支也为湖北省智能家电的优势技术。
在同时具备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类型的技术分支上,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大于发明专利数量的技术分支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器技术、智能控制面板技术、摄像头技术、条码技术6个技术分支,表明这些技术分支整体创造性高度较底,更倾向于布局较易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仅具备实用新型的技术分支为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且专利数量仅有1件,表明该技术分支可能为智能家电技术空白点,又或者因为技术成本过高或技术不满足市场需求等因素没有企业关注。
发明专利数量大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技术分支也有多个,如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图像识别、WIFI、生物识别、语音识别、云技术等,相对而言专利稳定性更强,专利质量较高,表明湖北省在这些技术分支上具有一定技术实力。
所有技术分支中,专利总数非常少的技术分支包括射频无线通信、以太网、光学识别、NFC、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同轴电缆技术分支,其上只有个位数的专利,同时zwave技术分支上尚无相关专利,表明这些技术分支可能为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技术空白点。
2.1.5 湖北省智能家电已授权发明专利审查时长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已授权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长汇总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从进入实质审查到专利获得授权的期限中,为期1-6个月的专利占5.21%,为期7-12个月的专利占9.38%,其他专利均超过12个月。实质审查期限在1-6个月内的专利相对而言审查期限非常短,表明申请人对该些专利的授权迫切性更高,该些专利技术在本领域内可能为突破性技术,筛选出相关专利如下表所示。
表2.4湖北省智能家电已授权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为1-6个月的部分专利清单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中文)  | 申请人  | 申请日  | 专利有效性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6285221A  | 一种智能自充电门锁  | 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16-9-20  | 有效  | 10  | 
2  | CN112244694A  | 一种可语音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 2020-10-21  | 有效  | 1  | 
3  | CN112434680A  | 智能摄像头模型自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武汉星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1-1-27  | 有效  | 3  | 
4  | CN112434681A  | 智能摄像头自训练置信度阈值选择方法、装置及设备  | 武汉星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1-1-27  | 有效  | 9  | 
5  | CN116957633A  |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场景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评价方法  | 武汉创知致合科技有限公司  | 2023-9-19  | 有效  | 1  | 
2.2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创新能力

图2-9 中国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前4省份与湖北省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广东省智能家电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2004年之前为萌芽期,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有几件。2005-2011年进入稳定发展期,年专利申请量逐渐增加至超过70件。2012-2018年间进入快速增长期,年专利申请量飞速增长,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的1178件。2020年后可能受到疫情和专利审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专利申请量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630件。总体上,广东省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研发能力非常强,技术积累非常深厚,这可能得益于广东省的沿海地域优势,以及早期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放,使该省对智能家电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且有一大批配套企业支持智能家电相关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第一件专利诞生于2000年,起步较晚。2000-2010年间,年专利申请数量均非常少,处于技术萌芽期。2011-2019年,处于波动发展期,总体专利申请数量积累较多,最高达到256件。2020-2021年,专利申请数量未受外部因素影响,反而进入高速发展期,年专利申请数量从200余件增加至最高746件,之后专利申请量开始回落,可能与新申请专利公开时间延后有关。表明山东省智能家电技术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且在近几年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其专利申请量并未受到特别大影响,表明山东省智能家电产业依靠其产业集群优势、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
北京市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在2010年之前为萌芽期,2011-2013年间为稳定发展期,最高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4件。2014-2016年间为高速发展期,年专利申请量最高达到321件。2017年开始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但整体数量较为平稳,该时期专利申请出现两个小高峰,即2019年和2022年,猜测有可能与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和5G商用牌照的发放有关,还与2022年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绿色家电消费的政策有关。
江苏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在2008年之前,年专利申请数量为个位数,处于萌芽期。2009-2014年间,进入平稳发展期,年申请数量最高达到79件。2015-2020年间,进入波动上升发展期,并于2020年达到297件,这可能受到这几年期间江苏省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江苏省政府2019年出台的《江苏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实施方案》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开始专利数量逐年减少,可能与新申请专利公开日较晚相关。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第一件专利诞生于2005年,起步较晚。2005-2014年间,专利数量均非常少,处于萌芽期。2015-2018年间,进入平稳发展期,专利数量逐年增长,于2018年达到峰值121件。2019年开始稍有回落,2021年又增长到125件,2021年后专利申请数量则由于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影响、专利公开日延后等因素影响而减少。
整体而言,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起步晚、发展较慢、区域研发能力集中,整体研发实力弱于其他产业聚集的省份。尤其是与广东省和山东省相比,技术研发能力差距较大,还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去追赶。
2.2.2 湖北省与主要省市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对比分析

图2-10 广东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
对广东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前10城市汇总分析。其中,深圳市在所有技术分支上布局了专利,研发实力最强,技术积累最雄厚。其中,控制方法为最热点的研发技术分支,其次是在传感器和机器学习技术分支上布局有超过300件的专利。深圳市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生物识别、WIFI技术上分别布局有超过200件的专利,在智能面板、摄像头技术、智能网关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器、蓝牙、语音识别、深度学习、射频标签技术和云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超过100件专利。在其他技术分支上分别布局有几十件专利。
除了深圳市外,排名2-5位的佛山、珠海、广州和东莞市除了个别技术分支,如同轴电缆传输、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等技术分支外,在其余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专利,且在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热点研究技术上布局的专利数量均较多。佛山和珠海均在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布局最多专利,广州市和东莞市则在控制方法和传感器上布局有最多专利。
排名6-10位的城市中,中山市和惠州市的专利申请总量较多,技术构成也相对较完善,中山市仅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通信传输方式等几个技术分支无专利,惠州市则在机器学习、z-wave、NFC和通信传输技术分支上无专利。
综上所述,广东省智能家电技术领域整体呈现出技术全面、热点集中、多样性强、深度研究和地域扩散广的特点。深圳市作为领头羊,其技术发展对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智能家电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智能家电技术也扩散至佛山、珠海等城市,其他城市也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家电技术产业的整体进步。

图2-11 山东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
对山东省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申请量前10名城市汇总分析。其中,大部分专利分布在青岛市和济南市。青岛市在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系统上布局有大量专利,分别为795件和417件,远远超过深圳市的569件和162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分支上有222件专利,传感器和图像识别上分别有169件和181件专利。生物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分支上分别有118件和124件专利。其他技术分支上,除了在光纤技术上没有专利,以及在数据通信传输相关技术分支上分布有少量几件专利外,其余技术分支上均有较多专利。
排名第二的济南市除了在同轴电缆技术分支上无专利外,在其他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专利,但数量均较少。排名靠后的其他城市在智能家电多个技术分支上布局的专利数量均为个位数,且技术分布不全面。
总体上,山东省智能家电技术的研发实力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其在多个技术分支上均有大量的专利布局,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济南市虽然在技术分支上布局广泛,但专利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其他城市则需要扩大技术布局,提升研发实力。

图2-12 北京市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
对北京市在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前10名区县汇总分析。其研发中心是海淀区,海淀区在控制方法上布局了最多专利,达240件,在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上布局有101件专利。在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语音识别、智能网关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超过60件的专利,表明海淀区在这几个技术分支上的发展较为均衡。在射频标签RFID、控制器、WIFI、蓝牙、云技术、安全认证、数据加密和图像识别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30件以上的专利,且该几个技术分支数量相差不多,表明海淀区在该几个技术分支上的发展程度也较为均衡。其余技术分支上专利数量均较少,尤其在光纤通信技术分支上没有相关专利。
朝阳区和西城区的专利数量分别排在2-3位,专利涉及的技术分支较为完善,但每个技术分支上分布的专利数量与海淀区相比差距较大。朝阳区在控制方法和传感器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最多,达到30件以上。西城区在控制方法、生物识别和智能网关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最多,超过20件。北京其他区县的专利分布均较广,但是每个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较少,表明这些区域在智能家电技术研发上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北京市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以海淀区为研发中心,展现出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均衡的技术发展,但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性,海淀区的研发实力明显强于其他区域。其他区域虽然在技术分支上有所布局,但与海淀区相比,专利数量和研发实力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为海淀区与其他区域在智能家电技术研发上的合作提供机会,实现技术互补。

图2-13 江苏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
对江苏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专利按专利申请量前10名城市汇总分析。其中,研发实力最强的是苏州市,苏州市在传感器技术分支上拥有最多专利,为141件。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分支上拥有50件以上的专利,这几个技术分支发展较为均衡。此外,在智能控制面板、生物识别、WIFI、摄像头和云技术这5个技术分支上分别拥有40件左右专利,发展较为均衡。在其余技术分支上专利分布均较少,绝大部分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小于10件。
南京市在智能家电全部技术分支上均布局有专利,但整体数量少于苏州市。南京市的技术优势也在传感器技术分支上,专利数量达76件。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生物识别、智能网关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较均衡,均为30余件。在控制器、智能面板、数据处理与分析、摄像头、蓝牙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为20余件。在其余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则较少,仅有十几件甚至几件。
无锡市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也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布局,尤其在传感器、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分别有超过20件专利,在多个技术分支上布局的专利数为10件左右。虽然专利数量与一些领先城市相比可能较少,但无锡市在多个技术分支上的均衡布局有助于形成技术互补,促进整体技术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并且无锡市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江苏省其余几个城市中,南通、常州、镇江和徐州4个城市的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申请数量相差不多,且包括盐城、扬州和宿迁在内,发现这些城市的重点发展技术分支都为传感器,可能表明江苏省各个城市在技术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但另一方面,这些城市在传感器技术上的集中研发可能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一步推动智能家电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图2-14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基于标引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所有专利按申请量前10名城市汇总分析。其中,武汉市技术分布最广,布局专利数量最多,其他城市仅在个别技术分支上有零星几件专利,因此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水平与武汉市保持一致。
武汉在传感器技术分支上布局有最多数量的专利,为161件,在控制方法上有146件专利,该2个技术分支同时也是图1-11中全球智能家电技术主要技术分支构成和图1-24中的中国智能家电技术分支占比中排名前5的热点研究技术,属于武汉市的优势技术。武汉市在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系统上分别拥有115和104件专利,相比全球智能家电技术主要技术分支构成中,武汉市这两个技术分支排名更靠前,结合武汉市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高关注度和技术积累,智能控制系统也属于武汉市优势技术。在全球和中国其他热点研究技术方面,武汉市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生物识别技术、WIFI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分支上分别布局有72件、49件、33件和25件专利,数量不多,相对全球和中国研究热点处于劣势。武汉市在其余技术分支上布局专利数量较少,尤其是z-wave、总线、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同轴电缆、光学识别、NFC等技术分支上专利为个位数,基本处于技术空白状态,可能是技术研发存在某些障碍、技术已成熟无需深入研发或技术已过时无研发前景。
宜昌、孝感、荆州、黄石和襄阳几个城市均在10个及以上技术分支上有专利布局,表明该几个城市对智能家电相关技术开始关注,但是每个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均不多,表明这些城市对智能家电技术的关注度可能较低,投入的研发精力较少。
湖北省其余城市则在个别技术分支上有零星几件专利,表明智能家电技术在这些城市并不是热点研发技术,或者这些城市不具备发展智能家电技术的基础条件。
2.2.3 湖北省与主要省份智能家电专利授权率分析

图2-15 湖北省与主要省份智能家电专利授权率
上图可以看出,针对所有结案案件,各省份智能家电技术专利授权率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省,为57.93%,其次是北京市,为51.79%,广东省排在第三,为44.82%。湖北省和江苏省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专利授权率分别为39.50%和29.21%。撤回率方面,江苏和湖北两个省份的专利撤回率均较高,江苏省为40.65%,湖北省为30.37%,山东省专利撤回率最低,仅8.98%,广东和北京的专利撤回率均超过10%,分别为13.27%和11.16%。驳回率方面,广东省驳回率最高,为41.67%,北京、山东和湖北相差不多,分别为36.53%、33.09%和29.88%,江苏省最低为29.77%。总体来看,山东省在智能家电技术专利授权率方面表现最佳,表明山东地区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申请质量等均较高。江苏省和湖北省的专利撤回率较高,这可能表明该两个省份的专利申请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专利撰写质量不高、专利策略不当或市场需求评估不准确,并且撤回率高表明该两个省份的相关技术水平不高,容易与在先专利冲突、或可能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外部挑战等。
2.2.4 湖北省与主要省份智能家电专利价值度分析

图2-16 湖北省与主要省市智能家电技术专利价值度分布
对湖北省以及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5个省市的专利价值度进行汇总分析。
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各自专利中,均有超过23%的专利价值度为9,价值度在5-8之间的专利均超过10%,表明该3个省市的专利价值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北京市,专利价值度为9-10的专利占比均高于其他省份,因此北京市整体的专利技术价值相对而言最高。
江苏省占比最多的专利价值度为4,为18.62%。在价值度2和5上的专利占比均超过12%,而在高专利价值度上专利均较少,尤其在价值度6和8上的占比均不超过10%,因此,江苏省整体专利价值度较低。
湖北省专利占比最多的价值度为9,占比超过17%。其次是价值度7,专利占比达16.51%。除了专利价值度6的专利接近10%外,专利价值度为5、7-8的专利占比均出超过10%,整体专利价值度较高。
通过对上述5省在多个维度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广东省专利总数远高于其他省份,且专利授权率较高。各城市几乎在全部技术分支上均有专利布局,具有非常强的研发实力。广东省优势地区较多,最优势的地区为深圳市,在控制方法、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数量均超过300件,远超其他城市。专利价值度方面,广东省专利价值度位于5-10的高价值专利占比最多,总占比接近80%,低质量专利占比较少,整体专利价值度较高。
山东省整体专利授权率最高,撤回率最低,专利技术水平可能最高。地区方面则以青岛市和济南市为代表,该两个地区尤其在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系统上拥有大量专利,显示出较强的研发实力。山东省专利价值度为1-4的低质量专利占比较少,价值度高于5的专利占比超过80%,整体专利质量较高。
北京市专利数量较多,专利授权率较高,超过50%,且撤回率较低,驳回率也较低,专利技术水平较高。地区方面,以海淀区作为研发中心,尤其在控制方法和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上拥有较多专利,整体来看技术发展较为均衡。专利价值度方面,专利价值度为9的高质量专利占比为5个省市中最高,价值度位于5-10的专利总占比接近87%,整体专利质量在上述5个省市中最高。
江苏省专利数量与北京市相差不多,在2000件左右,但是江苏省专利授权率最低、撤回率最高,专利质量较差。城市方面,苏州市在传感器技术分支上专利数量最多,显示出该地区在传感器技术上有一定的研发实力。但是江苏省整体专利质量不高,尤其是专利价值度为1-4的专利占比超过51%。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整体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与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相比,专利总量少、技术空白区域较多、专利布局区域相对集中,且专利撤回率较高,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优势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占比较多,专利价值度为5-10的专利占比超过70%,低价值度专利中15.31%的专利的价值度为4。整体来看,尽管湖北省专利技术积累相较于其他4省市较少,但高价值专利占比与北京、广东和山东差距较小,且远超江苏省。
综上,湖北省在智能家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广东、山东、北京等产业优势明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和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湖北省有望提升自身的智能家电技术发展水平。
2.3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创新资源能力
2.3.1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相关企业
表2.5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及整机制造企业汇总
产业  | 代表企业  | 研发重点  | 优势  | |
上游  | 芯片制造  | 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于深紫外LED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 其深紫外LED光源能有效灭活冠状病毒,被广泛用于家电的消毒功能中。  | 
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专注于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  | 拥有3D光学和智能音频产品线,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用于3D成像的飞行时间(Time-of-Flight)传感器采用了背照式(BSI)技术,打破欧美国际厂商的垄断,可应用于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动作捕捉、机器视觉等领域  |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专注于NOR Flash存储芯片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拥有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 全球首家量产45nm NOR Flash的制造商,单颗容量达到8Gbit。截至2023年底,武汉新芯NOR Flash晶圆累计出货量超130万片,覆盖从消费类到汽车级的市场应用。  | ||
武汉敏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营2.5G/10G/25G/50G全系列激光器和探测器光芯片及封装类产品。  | 光通信领域国内首家独立的全系列光芯片供应商,产品涉及光通信、工业激光、传感和消费等领域。  | ||
PCB制造  | 武汉新创元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营产品为存储器、手机、电视主IC等以BT为基材的CSP载板,CPU、GPU、XPU等以ABF为基材的FC-BGA载板。  | 公司拥有离子注入镀膜等原创性核心技术,可以制作比常规工艺更精细的线路。最有特色的是Chiplet对应的大面积、细线宽、高频高速的封装载板。  | |
黄石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主要产品为柔性线路板及软硬结合板  | 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客户囊括华为、谷歌、戴尔等一干高科技巨头。  | ||
希革斯电子(湖北)有限公司  | 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加工电子基板,组装电子回路等产品。  | 日本独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电子基板生产技术和电子组装能力,能够满足精密电子产品的制造需求。  | ||
电机制造  | 黄石东贝电机有限公司  | 专业从事制冷电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技术企业。  | 产品达九大系列180多个品种,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大规格压缩机的厂家。公司生产的无氟高效压缩机能效比达到1.95,被专家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车载冰箱压缩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压缩机产销量居国内同行前列。目前,产品已出口欧洲、中东市场。  | |
湖北万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主要生产YE2、YE3、YVF2、YD、Y3低压大功率电动机等20余个系列,1500多个型号。  | 历经20余年的滚动发展,已成长为集科研、开发、营销、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中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千瓦,拥有多项电机制造核心技术以及多项知识产权。  | ||
传感器制造  |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 生产经营新一代光纤传感系统系列产品以及相关仪器仪表器件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  | 理工光科是“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中型企业光纤传感技术中心”和“科技部光通讯及光传感材料863产业化基地”。  |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生产和销售通信行业广泛采用的各种标准规格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等产品。  | 长飞先进半导体完成了总额约人民币36亿元的股权融资,并启动了年产可达36万片SiC MOSFET晶圆的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 ||
华工科技  | 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生产多功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 服务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和数据应用商,提供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解决方案。  | ||
电容制造  | 湖北海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导产品为固定铝电解电容器、固体高分子铝电解电容器、固体高分子叠层铝电解电容器  | 主要面向高端电子电路产品、智能设备、航空航天及军工等众多领域。  | |
湖北凯泽鑫电子有限公司  | 专业生产全系列铝电解电容器。  | 应用于高清摄像机、视频服务器、高清数字硬盘录像机、监视器、视频综合平台等产品。  | ||
中游  | 智能制冷电器  | 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湖北省主要生产家用冰箱  | 公司年产能达到600万台,年产值58亿元,现拥有4条冰箱生产线、1条冷柜生产线、同时拥有一个部装经营体,是国内单体工厂规模最大的冰箱制造基地。  | 
智能空气调节电器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湖北省主要生产家用空调  |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内销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拥有17条生产线,实现AI智能检测全覆盖,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主要生产家用空调  |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海尔集团科学的OEC管理模式,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以市场为目标、以定单为中心,靠质量、成本、交货期的优势,产品出口亚、欧等国家的世界级供应商。  |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 湖北省主要生产家用空调  | 作为格力电器全球11大空调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基地,持续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提升竞争力  | ||
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  | 湖北省主要生产家用空调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空调器专业厂家,是TCL布局国内业务的最大生产基地。  | ||
智能厨房电器  | 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  | 家用空调、制冷设备、厨房电器、面向家庭使用的智能消费设备等,开展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提供相关服务,并销售物联网设备。  | 2023年成立,公司具备年产、加工空调约600万套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 |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 主营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等小家电产品,以及油烟机、燃气灶等大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炊具研发与生产基地。  | 作为苏泊尔集团的一部分,承担着苏泊尔品牌在国内市场炊具产品的供给。拥有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包括300多家一级经销商、超过20000个零售终端,以及25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  | ||
智能声像电器  | 创维集团  | 主要从事Mini LED背光模组、Mini LED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 创维集团武汉Mini LED显示科技产业园项目,形成年产超过240万台、年产值超100亿元的Mini LED电视大型智能化制造基地,同时也是创维Mini LED芯片、背光模组全国总部。  | |
智能清洁电器  | 湖北泽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扫地机器人、家用智能水洗机器人、家用智能打蜡机器人等。  | 至今累计已取得23项扫地机器人产品发明、外观设计及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链目前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从上游的传感器制造、芯片制造到中游的家电整机制造,湖北省都有一批优势企业。
上游产业链,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深紫外LED芯片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在家电消毒功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在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以及NOR Flash存储芯片制造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长飞光纤和理工光科在光纤研发和制造方面拥有优势,理工光科还是“武汉大中型企业光纤传感技术中心”,具有较高的研发水平。华工科技则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生产的多功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驱动装置上,黄石东贝电机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制冷电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技术企业,湖北万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项电机制造核心技术,能使智能家电实现搅拌、洗涤、清洁、烹饪等功能。PCB方面,黄石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为柔性线路板及软硬结合板等。总体上,湖北省在芯片、传感器、PCB、电机、电容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上,拥有一批优势企业。
在中游产业链上,湖北省拥有众多家电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如,在智能制冷电器和智能空气调节电器领域,湖北省拥有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武汉海尔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和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显示面板方面,创维集团在湖北建设了创维集团武汉Mini LED显示科技产业园。冷柜方面,海尔有武汉海尔电冰柜工厂。这些企业在提高家电生产效率、保证家电产品质量以及推动家电智能化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厨房家电方面,有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总体上,湖北省凭借多家代表性企业,在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制造、传感器和电容制造等细分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在智能家电整机制造领域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多家知名企业在此布局,以推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2.3.2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高校申请人
湖北省拥有众多高校,多所高校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专利所有高校申请人进行汇总分析,高校申请人涉及36所,其中武汉理工大学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位,占所有高校专利申请量的13.7%,表明其在智能家电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2位,占比为10.1%,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大学并列第3位,占比均为9.5%,该两所高校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也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排名并列第5名的是三峡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相关专利占比均为6.5%,这两所高校也对智能家电技术有所关注。其余几所高校专利均较少,占比均未超过5%。上述高校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展示了湖北省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反映了湖北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中文)  | 申请人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1984719A  | M2M的下行控制信息资源复用方法及设备  | 华中科技大学  | 34  | 
2  | CN106781165A  | 一种基于深度传感的室内多摄像头智能联动监控装置  | 华中科技大学  | 31  | 
3  | CN114636932A  | 一种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 华中科技大学  | 11  | 
4  | CN105817872A  | 一种适用于空调外机的螺帽装卸装置  | 华中科技大学;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13  | 
5  | CN105936023A  | 智能拔除胶塞装置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15  | 
6  | CN105653690A  | 异常行为预警信息约束的视频大数据快速检索方法及系统  | 武汉大学  | 45  | 
7  | CN105678247A  | 徘徊事件时空大数据分析的异常行为预警方法及系统  | 武汉大学  | 33  | 
8  | CN101309529A  | 一种大功率节能电磁灶的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72  | 
9  | CN107085715A  | 一种电视智能检测用户睡眠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21  | 
10  | CN106230347A  | 智能家用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 武汉理工大学  | 15  | 
11  | CN104539874A  | 融合热释电传感与摄像机的人体混合监控系统及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14  | 
12  | CN107280910A  |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自主智能按摩器及操作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11  | 
13  | CN201238406Y  | 一种大功率节能电磁灶智能控制装置  | 武汉理工大学  | 11  | 
14  | CN103533059A  | 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2  | 
15  | CN105639981A  | 一种智能变频电吹风机及其控制系统与方法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5  | 
16  | CN106125929A  | 基于人脸表情识别与颜色情感反馈的人镜交互方法及系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0  | 
17  | CN107703820A  |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网络化智能净水器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7  | 
从上表可以看出,排名前4的高校里,华中科技大学在无线资源分配、数据传输管理、节能以及智能家居监控等领域均有专利申请。特别是在智能空调方面,该校与美的合作,研发了用于智能空调的零部件技术,体现了该校在智能家电的技术实力。该校在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面的专利,也展示了在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优势。此外,近几年,华中科技大学还与腾讯公司合作设立多个实验室,包括“腾讯-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腾讯公司智能云存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3,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并行、分布式计算与系统等领域展开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云计算等多个领域的领先地位,能助力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在智能穿戴与物联网技术方面有相关研究,涉及美容健康电器、人体传感识别、厨电控制等多个应用领域。从“智能家用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这一专利可以看出,武汉理工大学在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有所涉猎,这与智能家电的绿色化相关。此外,武汉理工大学还与海尔集团等知名家电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武汉理工大学与海尔智能家电创新研究战略合作项目”14,利用学校的设计学科综合资源结合海尔的行业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合作。
武汉大学在安防相关的大数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相关专利被引证次数非常高,体现了该校在大数据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上的实力。此外,武汉大学还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小型电机及系统节能、直流家电、低碳制冷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利涵盖了从物联网远程控制到情感识别和人机交互的多个方面,表明了该校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广泛探索和创新能力。此外,该校在净水再矿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且这一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小熊电器的一款即热矿物质饮水机中,使得该饮水机在持续通水的30分钟内,有效释放锌、锶、钙等元素,并维持这些元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满足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限量标准。小熊电器还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成立矿化净水联合研究基地16,实现双方优势资源的精准对接,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创新,形成高效的创新研发路径,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对湖北地区几所主要高校的专利情况和校企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技术研发方向上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这些高校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湖北省创新力量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投入。多所高校还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湖北省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3.关键技术创新
3.1湖北省智能家电优势关键技术
3.1.1 传感器技术

图2-19 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专利申请趋势
对2005年后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所有专利与全球传感器技术所有专利的申请趋势对比分析。上图可以看到,全球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在201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18年达到高峰,2018年后专利申请数量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因素、疫情等的影响开始下降。而湖北省在该技术分支上的专利于2015年开始上升,并在2018年之后开始下降,发展速度相比全球落后5年,但是2021年后,全球专利申请数据下降的情况下,湖北专利申请数据上升,表明湖北省创新活力较高。预计传感器技术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可能需要进一步创新来推动其在湖北省智能家电行业的应用。

图2-20 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专利法律状态
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分支上,失效专利超过50%,有效专利仅35%,表明湖北省申请人的专利维持度差、专利申请策略不平衡,审中专利有13%,表明申请人创新活跃度较高。
表2.7 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高被引证专利汇总
序号  | 标题  | 公开(公告)号  | 申请人  | 公开(公告)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空调模糊逻辑智能控制方法  | CN1191293A  | 吴志源  | 1998-8-26  | 22  | 
2  | 智能门锁  | CN1932221A  | 李书浩  | 2007-3-21  | 11  | 
3  | 一种自动开关窗户的空调控制装置  | CN101446439A  | 花 丽  | 2009-6-3  | 11  | 
4  | 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  | CN103533059A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14-1-22  | 42  | 
5  | 融合热释电传感与摄像机的人体混合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4539874A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5-4-22  | 14  | 
6  |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健身器材智能监测及手机App展示系统和方法  | CN104754028A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7-1  | 24  | 
7  | 智能扫地机器人及其系统和检测空气状况的方法  | CN106440229A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7-2-22  | 16  | 
8  |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自主智能按摩器及操作方法  | CN107280910A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7-10-24  | 11  | 
9  | 智能看护机器人系统  | CN107243909A  | 武汉盛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17-10-13  | 14  | 
10  | 无人运营的中央空调智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726546A  | 武汉鸿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2018-2-23  | 15  | 
湖北省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分支上的所有专利中,被引证次数超过10次的专利有10件,数量较多,表明整体专利质量较高、影响力和本行业的认可度较高。其中,有4件专利的申请人是企业申请人,且公开日期较新。其余专利中高校和个人申请人的专利均为3件,个人申请人的专利公开日均较早。表明企业申请人研发的技术在智能家电传感器领域中较为关键,企业申请人在高被引专利中的主导地位意味着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正朝着更加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3.1.2 控制方法

图2-21 湖北省与全球智能家电控制方法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对2005年后湖北省与全球的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所有专利汇总分析。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的第一件专利诞生于2007年,2007-2014年处于萌芽阶段,表明该阶段智能家电市场需求不高以及控制方法技术还未受到重视。2015-2018年,湖北省控制方法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趋势与全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且专利申请数量于2018年达到最高。2019年-2021年,湖北省专利申请数量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减少,但全球趋势仍保持上升,表明控制方法技术分支对智能家电非常重要,市场创新主体在抓住时机抢先研发以获得技术优势。

图2-22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专利法律状态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专利法律状态中,失效专利和有效专利占比相差不多,且审查中专利占比接近28%,表明控制方法技术分支是当前湖北省企业创新主体的研发热点,湖北省创新主体在努力追赶行业发展脚步,未来该技术分支预计也是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表2.8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高被引证专利清单
序号  | 标题  | 公开(公告)号  | 申请人  | 公开(公告)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3701857A  | 周良文  | 2014-4-2  | 50  | 
2  | 一种移动互联网虚拟钥匙授权系统及其硬件门锁控制方法  | CN105871874A  | 武汉市国扬科技有限公司  | 2016-8-17  | 44  | 
3  | 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  | CN103533059A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14-1-22  | 42  | 
4  | 变频空调器中制冷剂泄漏的判定方法及变频空调器  | CN103388883A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2013-11-13  | 40  | 
5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冰箱智能控制系统  | CN103578257A  | 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  | 2014-2-12  | 39  | 
6  | 一种智能电视上基于组播实现直播投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559690A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7-4-5  | 32  | 
7  |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健身器材智能监测及手机App展示系统和方法  | CN104754028A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7-1  | 24  | 
8  | 空调模糊逻辑智能控制方法  | CN1191293A  | 吴志源  | 1998-8-26  | 22  | 
9  | 一种电视智能检测用户睡眠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 CN107085715A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7-8-22  | 21  | 
10  | 一种具有电视功能的家庭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系统  | CN102325063A  | 刘利华  | 2012-1-18  | 17  | 
11  | 扫地机及扫地机控制方法  | CN106963296A  | 湖北工程学院  | 2017-7-21  | 17  | 
12  | 一种多模式智能环保空气调节成套产品  | CN104456766A  | 娲石水泥集团武汉万世科技有限公司  | 2015-3-25  | 16  | 
13  | 一种基于ZIGBEE的物联网家居控制系统  | CN204496184U  | 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15-7-22  | 14  | 
14  |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 CN110187645A  | 胡渐佳  | 2019-8-30  | 13  | 
15  | 一种全智能变频冰箱控制方法  | CN103954095A  | 湖北东贝新能源有限公司  | 2014-7-30  | 12  | 
16  | 空调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10822616A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2020-2-21  | 12  | 
17  | 一种自动开关窗户的空调控制装置  | CN101446439A  | 花 丽  | 2009-6-3  | 11  | 
18  | 智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和空调器  | CN106440230A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7-2-22  | 11  |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的专利中被引证次数超过10次的有18件,其中,企业申请人的被引证专利为10件,个人申请人的被引证专利为5件,高校申请人的被引证专利为3件,表明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企业申请人在行业内的技术认可度较高,是本技术分支上的基础研发力量,个人申请人和高校申请人也具备一定技术实力。所有专利中,有4件专利的被引证次数超过40次,包括“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一种移动互联网虚拟钥匙授权系统及其硬件门锁控制方法”、“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变频空调器中制冷剂泄漏的判定方法及变频空调器”,分别用于智能家电控制、智能门锁授权认证、物联网远程控制和空调的故障检测,这几件专利的技术高度较高,在相应领域的行业认可度也非常高,值得重点关注相应发明人和申请人。
3.1.3 智能控制系统

图2-23 湖北省与全球智能家电智能控制系统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对全球和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2005年后的所有专利进行汇总分析。湖北省第一件专利诞生于2011年,起步较晚,且近十余年间专利申请数量均未有较大起伏,仅在2014-2017年间专利申请趋势有所上升,与全球专利申请趋势保持一致,但发展速度远不及全球。2018年-2021年湖北省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但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经历2018-2019的小幅度下跌后逆势上扬,并于2022年达到申请量峰值,表明智能控制系统是近两年智能家电市场的热点研发技术,湖北省在该技术分支的研发投入较少、发展较慢,后续需要投入较大精力追赶。

图2-24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系统专利法律状态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专利法律状态汇总分析,失效专利与有效专利的差值较大,失效专利占比多达61%,有效专利占比仅27%,审查中专利占比为12%。表明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湖北省创新主体的专利保护策略较差或没有采取专利保护策略,还有可能是该技术分支上的专利本身在技术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不值得企业耗费成本去维护。
表2.9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系统专利高被引证专利清单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 申请人  | 公开(公告)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3701857A  | 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周良文  | 2014-4-2  | 50  | 
2  | CN102147146A  | 中央空调数字化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 黄真银  | 2011-8-10  | 44  | 
3  | CN103578257A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冰箱智能控制系统  | 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  | 2014-2-12  | 39  | 
4  | CN103699073A  | 基于智能路由设备的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周良文  | 2014-4-2  | 34  | 
5  | CN106559690A  | 一种智能电视上基于组播实现直播投屏的方法及系统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7-4-5  | 32  | 
6  | CN106500245A  | 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方法和智能扫地机器人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7-3-15  | 30  | 
7  | CN106940530A  | 基于智能门锁的家电控制系统  | 胡渐佳  | 2017-7-11  | 21  | 
8  | CN102878635A  | 组合式空调器智能节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程序  | 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2013-1-16  | 18  | 
9  | CN102325063A  | 一种具有电视功能的家庭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系统  | 刘利华  | 2012-1-18  | 17  | 
10  | CN105785776A  | 基于住户行为模型的家电控制系统  | 武汉博虎科技有限公司  | 2016-7-20  | 15  | 
11  | CN106230347A  | 智能家用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6-12-14  | 15  | 
12  | CN107102623A  | 基于进出门图像识别的家电控制系统  | 胡渐佳  | 2017-8-29  | 15  | 
13  | CN201992769U  | 中央空调数字化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 黄真银  | 2011-9-28  | 11  | 
14  | CN204631597U  | 一种空调智能化控制系统  | 向三名;黄炜  | 2015-9-9  | 11  |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的专利中,被引证次数超过10次的专利共有14件。其中,企业申请人有5件专利,个人申请人专利达8件,高校有1件专利。个人申请人中,胡渐佳在与智能门锁有关的家电控制系统上有2件高被引证专利,周良文分别在“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和“基于智能路由设备的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上有2件高被引证专利,黄真银在中央空调数字化集成控制系统方面有2件高被引证专利,表明个人申请人在细分领域有较强影响力,但是刘利华、黄真银、向三名以及黄炜的高被引证专利申请较久远,可能技术较为落后。高校的高被引证专利为武汉理工大学申请的“智能家用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表明其对家用电器绿色能源技术研发能力较强,行业内技术认可度也较高。
3.2湖北省智能家电劣势关键技术
3.2.1 生物识别

图2-25 湖北省与全球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湖北省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于2009-2016年处于技术积累阶段,该时期,全球专利数申请数量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仅在2016年专利数量骤降,有可能与生物识别技术研发方向转变等因素相关。2016-2019年间湖北省专利申请趋势与全球一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之后,湖北省和全球专利申请趋势有所下降,2023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少的原因与公开日延迟因素有关,而湖北省专利数量上升,可能与前几年的专利申请于2023年大量公开相关。表明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在湖北省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受限于本区域智能家电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市场认知度不高或研发资源受限,湖北省与全球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2-26 湖北省智能家电生物识别专利法律状态
湖北省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专利法律状态中,失效专利和有效专利相差较多,失效专利超过50%,有效专利仅30%,审中专利仅为14%。表明该技术分支上的创新主体专利维护意识较差或其专利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应用能力较差,在专利保护和转化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 申请人  | 申请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7085715A  | 一种电视智能检测用户睡眠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7-5-19  | 21  | 
2  | CN109903433A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及门禁控制方法  |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 2019-1-31  | 16  | 
3  | CN106125929A  | 基于人脸表情识别与颜色情感反馈的人镜交互方法及系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16-6-23  | 10  | 
4  | CN108577866A  | 一种多维情感识别与缓解的系统及方法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18-4-3  | 10  | 
5  | CN105405198A  | 一种无线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 武汉瑞纳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2015-12-22  | 7  | 
6  | CN109243011A  | 智能门锁生物信息开锁方法和智能门锁  | 胡渐佳  | 2018-7-24  | 7  | 
7  | CN105930699A  |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 北斗国科(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2016-4-12  | 6  | 
8  | CN109243021A  | 基于用户体验分析的深度强化学习式智能门锁系统及装置  | 余利  | 2018-8-28  | 5  | 
9  | CN109635851A  | 一种基于人脸多特征融合的智能电视用户疲劳检测系统及方法  | 武汉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1-23  | 5  | 
湖北省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的所有专利中,被引证次数超过5次的专利共有9件。企业申请人的被引证专利占比最多,为4件。高校申请人和个人申请人数量分别为3件和2件。表明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各类型申请人在行业内的研发活跃度差不多,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关注度较为一致。
3.2.2 WIFI传输技术

图2-27 湖北省与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湖北省智能家电WIFI技术分支上的第一件专利于2013年出现,起步较晚。2015年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这与全球发展趋势一致。全球智能家电WIFI技术在2013-2015年出呈上升趋势,2016年与2015几乎持平,2016年后整体趋势呈下降,这可能是由于WIFI技术本身较为成熟,智能家电设备与WIFI技术本身较少结合壁垒;或智能家电企业对该技术依赖上游产业链企业研发和创新,不需要再投入研发精力;也可能与智能家电设备的无线传输选择方式较为多样有关,WIFI传输逐渐有其他方式代替。

图2-28 湖北省智能家电WIFI技术专利法律状态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WIFI技术所有专利的法律状态汇总分析,其专利失效量远多于专利有效量,相差达50%,表明专利申请人对该技术分支没有采取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来维护其专利组合,这可能与该技术分支对智能家电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智能家电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相关。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 申请人  | 申请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3701857A  | 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周良文  | 2013-12-6  | 50  | 
2  | CN104754028A  |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健身器材智能监测及手机App展示系统和方法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2-6  | 24  | 
3  | CN105106001A  | 基于物联网由手机App监控的智能按摩器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9-26  | 17  | 
4  | CN111629423A  | 家电设备的配网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和家电设备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2020-6-3  | 15  | 
5  | CN105933220A  | 带LTE通讯和网络摄像机的智能家居网关  | 湖北粤宜高科技有限公司  | 2016-4-20  | 12  | 
6  | CN104841116A  | 具有物联网运动数据监测功能的智能骑马机健身器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2-6  | 8  | 
7  | CN205286890U  | 基于物联网由手机App监控的智能按摩器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9-26  | 7  | 
8  | CN109814464A  | 一种家庭燃气灶用智能防水烧干监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高正昊  | 2019-2-25  | 6  | 
9  | CN204593887U  | 一种电力载波热水器  | 武汉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 2015-4-2  | 6  | 
湖北省智能家电WIFI专利高被引证次数专利中,个人申请人周良文和高正昊各有1件专利,值得注意的是周良文的这件专利的被引证次数达到50次,表明在与智能家电相关的WIFI技术发展路线上,该件专利的技术比较关键,行业认可度也较高。其余专利均为企业申请人的专利,该些专利中,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在家用健身电器方面拥有最多高被引证专利,表明该家企业在家用美容健身器材的WIFI传输技术上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图2-29 湖北省与全球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专利申请趋势对比
2005-2013年间,湖北省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处于萌芽期,全球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则处于缓慢上升期。2014年开始,湖北省在整体趋势上升的情形下,出现了3个申请高峰期,即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显示了研发活动的不连续性,可能是由于研发资源分散或研发重点转移。对比全球在2022年以前持续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量,湖北省在该技术分支上的发展较慢且发展趋势未跟上全球发展的步伐,可能技术较为落后。

图2-30 湖北省智能家电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专利法律状态
湖北省智能家电数据处理和分析专利中,有效专利比失效专利少10%,表明该技术分支上申请人采取了一定的专利维护策略或者专利布局策略。相比其他劣势技术分支,该技术分支审中专利占比较多,为18%,表明相比其他劣势技术,创新主体近年在该技术分支上投入的研发力度更大。
表2.12 湖北省智能家电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高被引证部分专利汇总
序号  | 标题  | 公开(公告)号  | 申请人  | 申请日  | 被引证次数  | 
1  | CN103792944A  | 物联网多媒体净化吸尘智能机器人  | 曾光  | 2014-2-26  | 57  | 
2  | CN103578257A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冰箱智能控制系统  | 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  | 2013-11-26  | 39  | 
3  | CN106559690A  | 一种智能电视上基于组播实现直播投屏的方法及系统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16-11-15  | 32  | 
4  | CN104754028A  |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健身器材智能监测及手机App展示系统和方法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5-2-6  | 24  | 
5  | CN106778720A  | 一种对手写过程数字化记录和电子化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 武汉工程大学  | 2016-11-23  | 17  | 
6  | CN108211200A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教学体感健身瑜伽垫  | 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  | 2018-3-15  | 12  | 
湖北省智能家电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分支专利中,被引证超过50次的专利的申请人为个人申请人曾光,且其专利申请日较早,为2014年申请,表明“物联网多媒体净化吸尘智能机器人”该件专利在行业内的技术认可度较高。其余高被引证专利中,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涉及2件,均为家用健身器材,表明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在该技术分支上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实力。
3.3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
对比全球热点技术和中国热点技术,以及湖北省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和各分支的专利申请数量,可以确定专利数量小于5件的下列技术分支为湖北省智能家电的空白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方面包括光纤、总线、zwave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同轴电缆技术分支;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包括光学识别和NFC技术分支。

图2-31 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分支-全球主要申请人
对上述确认的湖北省空白技术分支上的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进行汇总分析,以确定全球范围内各空白技术分支上的优势专利申请人。
上图可以看出,在智能家电NFC技术分支上,海尔集团拥有最多专利,其次是美的集团和苏泊尔拥有较多的技术积累,该3家企业在NFC技术分支上具有最强的技术实力。
总线技术上,各企业相关专利数量均较少。其中,三星集团拥有较多专利,其次是海尔集团以及博西家电拥有一些技术积累,该3家企业在总线技术上拥有一定优势。
在光学识别技术分支上,专利数量较多。其中,三星集团拥有最多的专利,其次是海尔集团和腾讯公司拥有较多的技术积累,该3家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尤其是腾讯公司作为非传统家电企业,其在光学识别技术上的相关专利表明该公司与智能家电相关企业的合作研发可能较多。
z-wave技术分支上,江西智能无线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和鸿海科技拥有最多的专利技术,表明该2家公司在z-wave技术分支拥有技术优势,其他家电龙头企业均有少量专利,表明在该技术分支上,江西智能无线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和鸿海科技抢占先机,拥有技术优势。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分支上,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拥有最多专利技术,具备最强的技术实力。作为家电龙头企业的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和三星集团也有少量专利技术,表明该技术分支可能也是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同轴电缆技术分支上,美的集团、海尔集团、三星集团和博西家电均有相关专利,但数量不多,这可能与该技术分支对智能家电设备的重要性相关。
光纤技术分支上,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回安康科技有相关专利,但数量均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光纤传输技术相对专业,通常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和大型网络建设,而非直接面向消费级智能家电产品。并且光纤传输系统的研发和部署成本较高,可能不符合智能家电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同时,若将光纤技术集成到智能家电中可能存在技术难题,包括设备的小型化和与现有通信协议的兼容性。此外,目前智能家电设备更依赖更成熟、更多元和更便捷的无线通信技术。因此,该技术分支可不作为本省智能家电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
总体上,上述上榜企业不仅包括传统家电企业,还包括智能科技和物联网技术企业,上榜企业的多样性表明智能家电领域正在经历技术和行业的融合,尤其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家电制造的结合。我国传统家电企业中,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不仅在全球专利总量上上榜,还在多个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分支上拥有最多专利,表明该几家公司技术发展较为全面和多元化,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能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未来想要全面发展,可积极推动海尔和美的在湖北本土分子公司上的研发投入,并鼓励本土智能家电企业学习借鉴上述企业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本企业的发展路径。
4. 重点企业与创新人才
4.1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重点企业

图2-32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专利企业申请人占比
对湖北省内智能家电技术所有相关专利汇总分析。在所有企业申请人中,美的集团专利数量占比11%,排名第一。武汉领普科技占比8%,排名第2。小米科技占比5%,排名第3。海尔集团占比4%,排名第4。格力集团和上品一家的占比均为3%,并列第5名。其中,美的集团、海尔集团和格力集团均为家电强势企业,但专利数量均不算多,这是由于该几家企业设立在武汉的公司大多属于制造中心,而非研发中心,因此专利数量较少。而小米科技(武汉)2023年以前的主营业务也非家电业务,因此相关专利积累量较少。
排名后4位的都是本土企业,专利数量占比均未超过3%。依次包括舒适易佰、星巡智能、吉电科技和百络优物联科技,相关专利数量均较少。进一步分析其他企业申请人,发现湖北省还有超过300家企业在智能家电技术上有专利技术,但该些企业专利数量均较少,相比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强势企业,还需进一步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实现技术积累和技术突破。

图2-33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前10名专利申请人技术应用分布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前10名企业专利申请人的所有专利汇总分析,可以看到,包括美的集团、小米科技在内的7家企业的专利与空气调节电器相关。有领普科技、格力集团、星巡智能和百络优物联科技4家企业的专利与安全报警电器相关。海尔集团和格力集团2家企业的部分专利还与厨房电器相关。美的集团、格力集团和吉电科技3家企业的一些专利与清洁电器相关。上品一家的所有专利均与美容健康电器相关。美的集团还有一部分专利与制冷电器相关。
4.2 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创新人才

图2-34 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专利前10名第一发明人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专利的前10名发明人进行汇总分析,胡渐佳排名第一,且其没有所属单位,表明该发明人技术实力深厚、创新能力非常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智能门锁,后续相关企业可以引进该发明人或与其合作开发。其他发明人中,领普科技的程小科及其团队拥有34件专利,上品一家的王山泉及其团队拥有18件专利,表明该两位发明人及其所在研发团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公司的阮涛和舒适易佰的韩英春及其团队各拥有9件专利,并列第4位,表明该两个发明人及其团队拥有较强研发能力。
所有发明人中,属于湖北本土企业的发明人有6位,包括程小科、王山泉、韩英春、周红林、张爱林和王化民,该些发明人及其所在研发部门值得重点关注。虽然美的集团的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格力集团的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不是其母公司的研发中心,以及小米科技的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于2023年刚设立,但前述该几家公司均为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上的链主企业,尽管当前在湖北本土产出的专利还较少,但是已经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发明人及其团队,包括阮涛、单联瑜和文旷瑜等人均为所属公司研发部门管理人员,因此预计其本人及其所属研发团队未来的专利产出量会逐步增加。
三、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全球智能家电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下:
(1)进一步集成AI技术,未来智能家电将深入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决策和服务;
(2)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生态构建,未来智能家电将深入融入物联网,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同时,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使智能设备间可进行互联互通;
(3)用户隐私与安全,未来智能家电更加注重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绿色化与可持续性,未来智能家电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构建绿色、低碳的家电应用环境;
(5)自动识别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为智能家电提供更自然和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家居服务;
(6)标准化与互操作性,未来智能家电将更加注重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以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革新。
基于这些发展趋势,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应当深化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整合、激发创新活力填补产业链空白、促进专利技术协同运用和市场运营、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产业竞争优势。
1.强化湖北省优势产业链技术
根据前文分析内容,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家电对物体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关键零件,而根据前述图2-7湖北省智能家电各技术分支专利类别可知,湖北省在传感器技术分支上具有最多专利数量。同时,湖北省还拥有一大批与传感器设计、制造相关的上游企业,因此传感器技术是湖北省智能家电上游产业链优势技术。
此外,专利数量排名第二的是控制方法技术,控制方法以计算机代码形式搭载在控制器或智能控制系统上,有助于实现智能家电的智能决策和服务。控制方法技术专利中发明专利占绝大部分,多件专利的被引证次数均较高,且专利整体质量较高,因此,控制方法技术也为湖北省的优势技术之一。
控制器技术专利以140件排在第3位,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专利有117件,排在第4位。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依托集成电路实现多模块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功能。在智能家电中,传感器负责收集数据,集成电路中的微处理器负责处理和响应该些数据,还负责基于数据处理分析信息来按照预定控制方法控制家电的运行,从而实现智能家电设备的智能和高效。尽管湖北省控制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相关专利数量相对于全球和中国来说较少,但是湖北省在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有一批先进企业。分地区来看,主要包括:
位于武汉的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高德红外、武汉虹识等集成电路和传感器设计制造企业;
位于潜江的晶瑞微电子、伊格特新材料、兴训半导体、鼎龙光电半导体;位于黄石的诸多晶圆再生企业,如晶芯半导体、金泽柏瑞新材料科技、禄亿半导体等;
位于仙桃的专业封装测试公司芯创电子;
位于随州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泰晶科技。
上述企业在地理上均较为集中,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可以提供稳定的供应链以及定制化的解决方法,能够保障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稳定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则有助于提高智能家电的自动化水平。因此,依托于集成电路的控制器技术和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是湖北省智能家电上游产业链优势技术。
1.1 整合本地化供应链体系
不同的企业有各自优势的家电产品,比如: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黄冈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营智能空调产品;武汉市国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仁山智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安达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门锁产品;天门市志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武汉嘉工科技有限公司和苏泊尔武汉公司的烹饪设备等产品。上述不同的家电产品在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又有所不同,因此需分别了解该些企业对智能家电关键技术的实际需求。
具体整合措施有:
首先,由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促进湖北省集成电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先进上游企业与中游的智能家电整机制造企业及时进行技术对接,了解其对集成电路等关键零部件的具体需求,包括性能、尺寸、功耗等关键参数;
然后,由政府主导,整合智能家电企业所在地区或周边城市的集成电路产业上中游资源,包括原材料供应、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为智能家电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集成电路产品,满足智能家电企业的特殊需求。
整合本地供应链优势企业时,优化选择标准,重点关注技术积累深厚、企业成立时间久、专利质量高,以及与家电制造企业距离较近的企业。
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产业链上:可重点关注位于武汉的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高德红外、武汉虹识、华工科技、理工光科等集成电路和传感器设计制造企业。
长江存储主要生产集成电路,专注于3D NAND闪存芯片的研发和制造。高德红外主要生产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和相关产品,涉及红外探测器和红外成像系统。武汉虹识专注于生物识别技术,特别是虹膜识别技术,可能涉及传感器技术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应用。华工科技涉足多个领域,包括激光加工设备、传感器技术等,可能生产特定类型的传感器。理工光科主要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专注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等产品。
在芯片制造方面:可关注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敏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
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的深紫外LED光源能有效灭活冠状病毒,可用于智能冰箱、只能洗碗机、智能洗衣机等的消毒功能中。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拥有智能音频、3D视觉、光学传感和触觉感知等多条产品线布局,其用于3D成像的飞行时间(Time-of-Flight)传感器采用了背照式(BSI)技术,具有高精度、小像素尺寸、高分辨率、低功耗、全集成等特点,打破了欧美国际厂商的垄断,可应用于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动作捕捉、机器视觉等领域,在智能家电市场具有商业落地前景。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NOR Flash存储芯片的研发,是全球首家量产45nm NOR Flash的制造商,单颗容量达到8Gbit,可用于存储智能家电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等;还具备大规模量产高性能、低功耗影像传感器产品的能力,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专业影像等市场。武汉敏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该公司是光通信领域国内首家独立的全系列光芯片供应商,主营2.5G/10G/25G/50G全系列激光器和探测器光芯片及封装类产品,能应用于以下智能家电场景中:距离测量、物体识别、激光投影、手势识别、环境监测、面部识别、家居安防、清洁电器等。
在PCB制造方面:可关注武汉新创元半导体有限公司、黄石西普电子科技以及引进的外资企业希格斯电子。
新创元半导体有限公司拥有离子注入镀膜等原创性核心技术,可以制作比常规工艺更精细的线路,有助于智能家电集成更多类型的传感器,从而提高智能家电的感知能力,精细线路还可提高电子组件性能、减少电阻和能耗,提升智能家电能源效率等。黄石西普电子科技可提供轻薄可弯曲的柔性线路板和软硬结合板,有助于智能家电实现紧凑、灵活的电路布局。希格斯电子作为孝感日本产业园引进的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其具备先进的电子基板生产技术和电子组装能力,能满足智能家电所需的精密电子产品的制造需求。
电机方面:可关注黄石东贝压缩机、湖北万邦电机。
黄石东贝压缩机的产品达九大系列180多个品种,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大规格压缩机的厂家,其生产的多种电机可用于智能家电中,如:大规格压缩机可用于高端智能冰箱和冷柜,变频电机可用于需要实现精确控温和绿色化功能的智能空调中,直流电机可用于需要精确速度控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伺服电机可用于智能洗衣机、智能烤箱等需要实现精确操控的家电中。湖北万邦电机历经20余年的滚动发展,技术积累深厚,年生产能力强,拥有多项电机制造核心技术以及多项知识产权。在电容制造方面,可关注产品面向高端智能设备的湖北海成电子有限公司和产品应用场景多元的湖北凯泽鑫电子有限公司。
半导体制造上下游企业方面:可关注位于潜江的晶瑞微电子、伊格特新材料、兴训半导体、鼎龙光电半导体;位于黄石的晶圆再生企业,如晶芯半导体、金泽柏瑞新材料科技、禄亿半导体等;位于仙桃的专业封装测试公司芯创电子等。
1.2 加强产学研合作

图3-1 湖北省智能家电优势分支技术主要申请人技术构成
基于对前述图2-14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及分布区域-基于标引的分析,进一步对湖北省智能家电4个优势技术分支传感器技术、控制方法技术、控制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的主要申请人技术构成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申请人占比最多,是这些优势技术分支的重点研发主体,主要包括美的集团、领普科技、小米科技、上品一家、格力集团、舒适易佰、海尔集团。
高校方面,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专利申请量较高,且涉及技术领域较为多元,具有一定研究实力。
个人申请人方面,胡渐佳不管是从专利数量、专利质量,还是专利分布技术领域上均优于多家企业和高校申请人,值得重点关注。

图3-2 湖北省智能家电优势技术分支第一发明人汇总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4个优势技术分支所有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进行汇总分析。在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分支上,胡渐佳、程小科、王山泉和阮涛具有领先专利技术优势,值得重点关注。
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多个发明人均有专利,尤其是小米科技(武汉)的单联瑜和宋浩林团队分别有7件和6件专利积累,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其次是胡渐佳和程小科,值得重点关注。
智能家电控制器技术分支上,胡渐佳、程小科、韩英春具有一些专利积累,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这些发明人及其团队值得重点关注。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胡渐佳拥有最多专利,程小科和韩英春紧随其后,该3人及其所在研发团队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分支上有较强研发能力,值得重点关注。
总体上,胡渐佳在智能家电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面的数据表现亮眼,此外在控制器技术分支和控制方法技术分支上也有多件相关专利,表明该发明人具有较为全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专利布局意识,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前述图3-1的分析,领普科技、上品一家、美的集团等企业在传感器技术上有最多专利产出,值得重点关注。在高被引证专利方面,根据表2.7,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武汉盛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鸿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有专利产出,值得重点关注。可鼓励上述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金,并与研发能力较强的高校和个人发明人合作开发,取得技术突破创新。
上述企业可合作的高校方面,基于表2.7的汇总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值得关注。中国地质大学在物联网安全远程方面有被引证次数达42次的专利,武汉理工大学在智能按摩器上有被引证次数达11次的专利,在人体混合监控方面有被引证次数达14次的专利,因此该两所学校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有一定认可度。
上述企业可合作的个人方面,根据图3-2的分析可重点关注胡渐佳。此外,表2.7中拥有高被引证专利的吴志源、李叔浩和花丽,吴志源和花丽的专利均与空调控制相关,李叔浩的专利有关智能门锁,且专利被引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表明该3人专利的行业认可度较高,个人的研发能力较强,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表2.9,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被引证次数超过10次的专利有14件,表明该些专利的影响力和在本行业的认可度较高。企业方面,可重点关注领普科技、舒适易佰,还可关注有高被引证专利的3家企业: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和武汉博虎科技有限公司。该些企业可基于在先技术积累,与有研发实力的高校和个人合作开发,以取得技术突破。
上述企业可合作的高校除了前述图3-1中有专利分布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还包括拥有高被引证专利的武汉理工大学,该校有智能家用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相关专利。
根据图3-2,上述企业可重点关注的个人为胡渐佳、周良文。胡渐佳不仅是专利总数,还在表2.9的高被引证专利上均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周良文在“基于移动控制终端的感知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和“基于智能路由设备的家电控制系统及方法”2件专利上被引证次数分别达50次和34次。上述两人在细分领域有较强技术实力。
根据前面图3-1可知,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汉)是控制方法技术的主要创新主体,需重点关注。此外,在表2.8高被引证专利上,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市国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娲石水泥集团武汉万世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东贝新能源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均有被引证次数超过10次以上的专利,值得重点关注。
上述企业可合作的高校方面,表2.8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理工大学均有与智能家电控制方法相关的高被引证专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专利被引证次数为42次,武汉理工大学的“一种电视智能检测用户睡眠状态的系统及方法”被引证次数达21次,表明相关技术在行业内的认可度较高。
上述企业可重点关注的个人为图3-2中的胡渐佳,其专利被引证次数高、申请日较新、技术认可度高。
2. 弥补湖北省劣势产业链
基于湖北省智能家电技术构成分析,除了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3个优势技术分支外,生物识别、WIFI传输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3个技术分支上专利较少,属于劣势技术。而生物识别技术是当前家电智能化、高端化的关键技术,WIFI传输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则关乎智能家电的运行效率、智能化和高端化。因此,这3个技术分支是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有待进一步突破的技术分支,需要通过产业链整合优化,变劣势为优势。
基于前文图2-25到2-30的内容可知,湖北省劣势分支技术上的专利数量均较少,申请趋势不平稳、不连续,表明市场创新主体可能存在研发持续性差、技术壁垒难攻克、研发资源受限等问题。同时,专利法律状态中失效专利占比均超过有效专利,表明湖北省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策略和专利维护意识不足,后续还需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来促进技术分支良好发展。
根据表2.10-表2.12可知,劣势分支技术上,尽管专利数量较少,但湖北省一些企业、高校和个人的专利被引证次数较高,表明相关专利在智能家电行业内的技术认可度较高,仍然值得重点关注。企业方面,包括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北斗国科(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上品一家武汉有限公司、湖北粤宜高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武汉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高校方面,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个人方面,包括高正昊、周良文、胡渐佳、余利。

图3-3 湖北省智能家电劣势技术分支-主要申请人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3个劣势技术分支主要申请人汇总分析。智能家电WIFI技术分支上,上品一家有最多相关专利,可能原因是其产品多为智能健身、美容等小家电,一般通过WIFI技术实现联网。领普科技和美的集团也有产出一些专利,上述3家企业值得重点扶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大学拥有少量专利,值得各企业与相关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上,领普科技、虹识技术拥有较多专利。领普科技的专利技术多为应用于智能门锁、安防方面,虹识技术则是专门研发虹膜生物识别核心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服务及产业化的企业。因此这2家企业为生物识别技术上可重点扶持的企业。此外,美的集团、格力集团、小米科技等企业均有生物识别技术相关的专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有相关专利,表明湖北省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上有多类型的创新主体在投入研发精力。可重点促进上述企业与高校和个人开展合作研发,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高校的科研设备和个人的创新理论,在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上取得突破甚至在行业内实现弯道超车。
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分支上,上品一家、领普科技有相关专利,可以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小米科技、格力集团和美的集团也有相关专利,因此,可积极促进该几家企业的湖北分子公司投入研发精力。高校方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分别有少量专利。可积极促成家电企业,如上品一家、领普科技、小米科技等与该几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湖北省在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上的技术水平。

图3-4 湖北省智能家电劣势技术分支第一发明人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3个劣势技术分支上所有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汇总分析。在智能家电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上,上品一家的王山泉、领普科技的程小科有最多专利,但是该几人均为企业高层,就研发能力而言,还可进一步关注该些发明人所管理的研发团队,为研发团队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以促进技术发展。此外,没有任何所属单位的张伟和黄雨勤也拥有相关专利,也值得各企业引进。
智能家电生物识别技术分支上,胡渐佳和高俊雄分别拥有最多专利,程小科和刘利华也有少量专利。其中,胡渐佳和刘利华均没有所属公司提供研发支持,该两个发明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在智能家电关键技术分支上仍然有专利成果产出,表明该些发明人具备在智能家电领域的技术创新潜力,值得重点扶持。
智能家电WIFI技术分支上,王山泉有最多专利,程小科、位磊和余钊也有少量专利,文华学院的位磊及其团队作为唯一上榜的高校,各企业可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
结合上述分析,可采取以下措施补足产业链劣势:
2.1 加大技术优势企业研发投入
鼓励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格力集团武汉有限公司、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家电龙头企业的湖北分子公司加大本地研发投入。鼓励领普科技、虹识技术、舒适易佰、上品一家、瑞冠智能科技、仟品智联科技、百络优物联科技和星巡智能等在特定技术分支上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本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拥有高被引证专利的本土企业基于在先专利增加研发投入,如武汉盛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鸿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国扬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楚骥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东贝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博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粤宜高科技有限公司等。
建议上述企业还可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有专利产出的研发团队及个人及时给予法定奖励以及其他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热情。政府还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2.2 加强校企合作
组建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难题。前述企业还可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华学院等在劣势技术分支上有相关专利技术产出的学校合作开发,通过项目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
2.3 重点扶持独立发明人
基于前述分析,对于像胡渐佳、张伟、黄雨勤、余钊、刘利华、高正昊、周良文、余利等在关键技术分支上具有创新成果的独立发明人,以及文华学院的位磊及其团队等高校研究人员,政府可以提供研发资助、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指导等支持措施,鼓励其持续创新,相关企业可引进该些有创新能力的发明人,为其提供研究平台,促进个人技术与企业技术的融合。
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研发能力较强的个人及其团队也应给于重点扶持,如小米科技的单联瑜和吴俊鸿团队,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的阮涛和游斌及其各自团队,领普科技的程小科及其团队,舒适易佰的韩英春及其团队、仟品智联科技的王化民及其团队,瑞冠智能科技的余钊及其团队,上品一家的王山泉及其团队,虹识技术的高俊雄及其团队。
3.填补产业链空白
3.1 实时跟踪行业领先技术
根据前述分析,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较多,该些技术分支对于智能家电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湖北省企业在不具备技术积累或研发方向不清晰的情况下,可采用追踪策略,基于优势企业的研发路线进行跟踪研发。
3.1.1 跟踪优势技术企业研发动态
根据对图2-31的分析,可分别对上述空白技术分支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技术企业跟踪研发:
智能家电NFC技术上,青岛海尔集团技术优势最明显,可重点跟踪。其次可关注专利数量紧随其后的美的集团和苏泊尔,三星集团也有一些专利,可重点关注。
智能家电总线技术上,各企业专利数均较少,值得重点跟踪的企业有三星集团、博西家电和海尔集团,其次可关注鸿海科技和美的集团的研发动态。
智能家电光学识别技术上,海尔集团和三星集团均有较多专利布局,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其次,可关注腾讯公司的研发动态,并可跟踪其与其他家电企业的合作动态。
智能家电z-wave技术分支上,江西智能无线物联科技公司和鸿海科技布局较多专利,具有领先优势,可重点跟踪,三星集团、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也有一些专利,该些企业的研发动态也可以重点关注。
智能家电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上,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值得重点跟踪,其次可以关注海尔集团、三星集团和美的集团。
智能家电同轴电缆技术上,可重点跟踪美的集团和海尔集团的研发动向,其次还可关注三星集团和博西家电的研发动态。
智能家电光纤技术上,仅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和深圳惠安康科技布局了较多专利,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光纤技术主要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利用光纤传输提高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包括控制窗帘、灯光等预先布线的家居设备,而非单独在智能家电设备上应用,因此家电企业不会在该技术分支上专门研发;另一方面,在智能家电设备中,往往通过无线连接等实现设备联网,因此,家电企业可能将研发精力全部投入到无线传输方式中,而在智能家电技术相关的光纤技术方面没有布局专利。
3.1.2 跟踪优势技术个人及其团队研究动态

图3-5 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分支-全球第一发明人技术构成
对湖北省智能家电空白技术分支对应的全球范围内所有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进行汇总分析。
NFC技术具备简单易用、传输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多功能化且兼容性强,但是存在传输距离有限、高耗电、数据容量有限的弊端,还易受环境干扰,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上图中,苏泊尔公司的张作强在该技术分支上最多专利,表明张作强及其研发团队专注于NFC技术的研发,且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可作为重点跟踪对象。
总线技术通过共享通信线路,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可以确保各个智能家电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快速响应。总线技术支持家电设备的动态添加和删除,使得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但是当前总线技术并未有行业统一的标准协议,导致不同品牌智能家电之间难以互联互通。目前我国鸿海科技的陈德胜团队有相关专利,可作为重点跟踪对象。
光学识别技术使得智能家电可以识别用户行为或物体特征,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是光学识别会受限于环境光线条件,且在复杂环境下识别准确度可能下降。目前,青岛海尔集团的高洪波、李春阳和曹博弢及其各自团队在该技术分支上分别有布局较多专利,表明海尔集团的前述发明人及其各自研发团队在光学识别技术分支上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可作为重点跟踪对象。
z-wave技术专为智能家居设计,具有低功耗和稳定无线通信的能力,能支持大量设备连接。但是由于存在与其他无线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市场普及率相对较低。目前,江西智能无线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彪及其团队、鸿海科技的陈德胜及其团队拥有相关专利,表明该两个研发团队专注于z-wave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该技术分支上拥有较强技术实力,可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北京源码智能技术的逯金重及其团队,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朱俊岗及其团队在z-wave技术分支上也拥有一些专利,可作为关注对象。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现有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无需额外布线,安装方便。但是其可能受到电网噪声的干扰,影响通信质量。尽管国外已经有稳定的构建智能化网络家电的电力载波通讯产品17,但不论是电学参数还是高昂的价格,均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我国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华及其研发团队主要专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分支上的研发,拥有相关专利,拥有一定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值得重点跟踪。
同轴电缆技术传输带宽大,信号稳定,适用于智能家电的高速数据传输。但是布线复杂、成本较高,且在某些家居环境下可能会受空间限制。当前,美的集团的马建良及其团队在该技术上布局了相关专利,可以重点跟踪。
光纤技术主要为智能家居中用电设备提供稳定且高速的网络连接,光纤的使用能减少电磁辐射,有助于用电设备的节能环保,同时其高效的传输效率也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但是如前所述,光纤技术成本较高,难以小型化和集成化到家电设备上,且其技术成熟度可能较高,因此传统家电企业并未投入过大研发精力在该技术分支上。当前可关注布局有少量专利的南京南大天域智能科技的徐华及其团队。
3.2 推进产学研合作
湖北省拥有众多高校,多所高校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从图2-17的专利数量来看,武汉理工大学研发实力最强,拥有最多专利,排名第1。排名第2-4的高校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大学。根据表2.6的分析,排名前4的高校中,每所学校均有多件高被引证专利。武汉科技大学和三峡大学排名并列第5,排名靠后的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均布局了智能家电技术相关专利。上述高校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专利情况,展示了湖北省在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反映了湖北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从表2.6的高被引证次数专利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在无线资源分配、数据传输管理、节能以及智能家居监控等领域有技术优势,且与美的、腾讯互相合作开发,产出多项专利成果。武汉理工大学在物联网技术、家用电力能源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并与海尔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武汉大学在智能家居安防、人机交互方面有技术优势,并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在小型电机、小型电机及系统节能、直流家电、低碳制冷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智能家电控制和人机交互方面有创新能力,且该校已经与小熊电器实现了“产学研”合作,在饮水机领域输出了专利技术转化成果。三峡大学在智能家居和空气调节的智能化控制方面有研究成果,且其具有水电仿真研究中心、新能源微电网研究中心等先进的实验设施,对提高智能家电能效和实现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湖北工业大学在人机交互、无线控制以及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湖北省智能家电企业可与上述高校或研发团队有多种合作方式,一方面,高校的先进实验设施可以向合作企业开放,提供实验测试和产品开发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高校共同开展市场导向的研究项目,提高研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1)高校和企业可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市场经验,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2)还可以与各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3)高校的专利成果也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或专利授权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实现高校研究成果的产业化;(4)企业与高校还可以共同申请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获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本地智能家电技术的发展。
4. 专利战略布局和风险防范
4.1 专利战略布局
中国是全球智能家电第一大技术来源国,家电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智能家电专利总申请量的约69%,在智能家电产业行业具有强大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从全国范围来看,专利总数排在前4的省份中,广东省智能家电专利布局整体呈现出技术全面、热点集中、多样性强、深度研究和地域扩散的特点,排名前十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专利布局接近完善。山东省智能家电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和济南市,尽管地域扩散度较差,但该两个城市的专利布局非常完善,尤其是青岛市,在控制方法、智能控制系统上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远超广东深圳,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北京市和江苏省的智能家电布局在各个城市较为分散,但总体上呈现出分别以海淀区和苏州市为中心,向其他城市扩散的局面,展现出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较为均衡的技术发展。湖北省智能家电专利布局则主要以武汉市为主,但不管是武汉市还是其他城市,总专利数量较少,且武汉以外的其他城市专利涉及的技术分支也较少,总体来看,智能家电产业创新力量都集中在武汉,湖北省其他城市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基于湖北省在上中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在智能家电整机制造领域的实力优势,给出以下专利布局策略建议:
参照广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市的专利战略,以武汉市为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武汉市的智能家电企业向周边其他城市扩展研发,依托当地产业、物流、人才优势,创新技术、布局专利,带动当地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中游的协同效应。
鼓励各城市智能家电企业在不同技术分支上深入研发,实现多元专利布局,从而增加技术多样性,避免技术过度集中于某一领域造成的系统性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可与其他省份,特别是智能家电产业较为发达的深圳、佛山、珠海、青岛、济南、北京、苏州和南京等地建立专利技术合作关系,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2 专利风险防范

图3-6 全球智能家电涉诉专利前10申请人
对全球范围内涉及行政、无效、侵权等各类诉讼的前10名申请人的所有专利汇总分析,其中,小米科技涉及最多专利,为35件,乐金集团有34件相关专利,排名第二,美的集团(涉诉专利多为收购的东芝生活电器的专利)以30件位居第三。大金公司有超过22件涉诉专利,博西家电、海尔集团和富士通均有超过10件相关专利。可以看出,尽管是行业龙头,仍然面临着大量专利因复审被驳回、被无效或被诉侵权等原因牵涉进诉讼程序中。因此,在研发过程中,应对该些企业的相关专利重点规避,防范涉诉风险。
4.2.2高风险专利规避
对全球智能家电所有涉及侵权诉讼的专利汇总分析,梳理出如下表中所示值得湖北省家电企业重点规避的专利:
表3.1 可规避的部分涉诉专利汇总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标题  | 申请日  | 标准化申请人  | 诉讼类型  | 有效性  | 
1  | IN202217054297A  | 屏幕设备控制方法、冰箱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2022-9-22  | [青岛海尔]  | 行政案件  | 审中  | 
2  | JP6276450B1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MANAGEMENT PROGRAM  | 2015-4-17  | [大金公司]  | 行政案件, 无效诉讼  | 有效  | 
3  | JP2015129638A  | Control system  | 2015-3-31  | [大金公司]  | 无效诉讼  | 有效  | 
4  | JP5975135B1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MANAGEMENT PROGRAM  | 2013-11-29  | [大金公司]  | 行政案件, 无效诉讼  | 有效  | 
5  | JP2015105795A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MANAGEMENT PROGRAM  | 2015-4-17  | [大金公司]  | 行政案件, 无效诉讼  | 有效  | 
6  | IN202111023048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2021-5-24  | [三星集团]  | 行政案件  | 审中  | 
7  | JP2022085821A  | AIR CONDITIONER, IT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2021-5-14  | [美的集团]  | 行政案件  | 审中  | 
8  | JP2022035347A  |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IN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 2020-8-20  |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 行政案件  | 审中  | 
9  | JP7332500B2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2020-2-26  | [东芝公司]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0  | JP2021535630A  | Methods, devices, programs, and storage media for controlling door guards  | 2019-9-27  | [小米科技]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1  | IN201937052423A  | POWER LINE AND HOME APPLIANCE PROVIDED WITH SAME  | 2019-12-17  | [美的集团]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2  | IN201627042029A  | METHOD FOR DETECTING IMBALANCE OF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 2016-12-8  | [青岛海尔]  | 行政案件  | 审中  | 
13  | JP2018091544A  | AIR CONDITIONER AND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 2016-12-2  |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4  | IN201637039049A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CCESS OF SMART HOUSEHOLD APPLIANCE TO MULTIPLE SERVERS  | 2016-11-16  | [小米科技]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5  | IN201617030256A  | HOME APPLIANCE NETWORK CONNECTION SYSTEM FOR HOME APPLIANCE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OF HOME APPLIANCE  | 2016-9-5  | [三星集团]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6  | JP2015099012A  | Air conditioner  | 2015-3-3  | [日立公司]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7  | JP2016521053A  | Smart television remote control method and an associated device  | 2014-11-14  | [小米科技]  | 行政案件  | 有效  | 
18  | JP2016023892A  | Refrigerator  | 2014-7-23  |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 行政案件  | 审中  | 
19  | JP2016025449A  |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SETTING SYSTEM,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AND TERMINAL  | 2014-7-18  |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 行政案件  | 审中  | 
20  | BRPI0809721A2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ER  | 2008-4-28  | [格力集团]  | 行政案件  | 有效  | 
除了从外部规避专利风险外,还可通过以下措施从企业内部来规避专利涉诉风险:
首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应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专利申请、维护、使用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具体可从提高企业内部技术提案质量、挑选高水平专利合作机构、审核专利申请文件质量、高价值专利应用等各个环节入手,确保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避免发明创造从申请到授权后可能涉及的各种风险。
其次,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企业可通过建立专利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行业专利动态,评估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监测行业内外的专利动态,对潜在侵权风险进行早期识别。还可以建立跨部门的专利预警小组,负责分析监测数据并提出应对策略。也可以与专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合作,获取更精准的行业专利情报。定期进行企业专利侵权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侵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再次,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企业应积极举办或参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员工参与外部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和认证,提升其专业能力。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员工对专利侵权识别和应对能力。
最后,利用政策支持防范专利风险。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的新政策,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如专利优先审查、专利产业化促进政策等,降低专利申请和维护成本。还可利用专利产业化项目资助,加速专利技术的市场转化。
5. 智能家电产业发展方向建议

图3-7 全球智能家电设备技术功效图
对全球智能家电设备的所有专利的主要技术功效进行汇总分析,目前智能大家电中各类智能家电设备应用场景不同,其聚焦的技术功效也各有侧重。
智能空气调节电器方面,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提升能效,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其自主调节能力;再次,是增强电器的可控性,使用户操作更为灵活。
智能清洁电器方面,技术创新首先着眼于提高能效,以减少能源消耗;其次是提升使用的便利性,简化用户操作流程;然后是增强智能化水平,降低操作复杂性,并提高清洁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制冷电器上,提高能效是首要目标,以实现更环保的制冷解决方案;其次是提升便利性,改善用户体验;再者是增强智能化功能,以及对准确性的一定要求,确保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安全报警电器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智能化水平,以实现更高效的安全监控;其次是加强安全性,确保报警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再次是提升便利性,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管理安全系统。
声像电器方面,智能化是最受关注的技术功效,以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其次是提高便利性,使用户能够更快捷地享受娱乐内容。
厨房电器方面,智能化和便利化是最主要的技术需求,以简化烹饪过程并提升效率;其次是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美容健康电器和电暖器具这两个领域的产品类别多样,专利总量相对较少,难以体现特别明确的功效需求,这些领域可能需要更多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创新来明确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中国智能家电关键技术分支的技术功效和湖北省优劣势技术分支的分析,给出如下湖北省智能家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5.1 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
建议湖北省在持续投入传感器、控制器、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确保技术根基稳固的前提下,探索开发多样化的智能家电技术,如将全球先进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语音识别、生物识别、云技术等与现有家电产品深度融合。比如: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升智能家电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分析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注重特定场景下智能家电设备相关数据的融合感知和预处理,构建特定场景下的知识模型,以精确预测和响应对应需求,提供更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结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智能家电设备的响应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等,进一步推动智能家电设备智能化和数字化。
5.2 能效提升与环保设计
针对智能空气调节电器和制冷电器等高功率、大体形电器,开发更高能效比的产品,采用高性能芯片、传感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等,提高家电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创新设计集成电路与传感器的集成,在各类智能家电设备中集成高精度、低能耗的传感器,实现精准的环境监测和控制,提升家电设备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准确性。同时,加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发,提升生物识别、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使语音控制、人机交互成为各类型智能家电的标配。针对智能清洁电器、智能声像电器和智能厨房电器等,需开发更多智能化功能,主要用于优化操作流程、提高使用便利性。
5.3 优化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与物联网连接
网速越快、智能家电响应越快、用户体验感也越好。因此通过对WIFI技术、z-wave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等无线传输方式创新研发,通过设计大吞吐量的网络硬件来提高智能家电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确保智能家电设备能够稳定接入物联网,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还可构建云端与云端对接的智能家电互联控制与应用,将终端产品云化、软化和生态化,实现更快速和更可靠的设备互联,使智能家电具备远程控制、自我优化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多种功能。
5.4 关注智能家电安全与隐私保护
安全认证和数据加密技术是关乎用户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伴随着智能家电设备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该技术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因此,在智能家电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统等的设计和开发中,应当加强智能家电设备的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措施。重点可通过创新加密算法,如设计混合加密算法;应用加密通信协议,以防止数据被截获或篡改;创新数据存储方式,即优化云端数据存储等。同时,也可在智能家电中集成定制化的安全芯片或模块,提供更强的硬件安全防护。
5.5 基于市场需求开拓本土个性化智能家电产品
基于前述图2-33的分析,湖北本土有多家企业在智能小家电中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市场广阔、研究热度比较高的智能门锁、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声光报警器、美容健康电器等新兴领域有专利技术积累,如领普科技、星巡智能和百络优物联科技3家企业的专利与安全报警电器相关,上品一家的专利均与美容健康家电相关。因此,可对智能小家电中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市场广阔、研究热度比较高的智能门锁、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声光报警器、美容健康电器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入市场调研,明确用户需求和痛点,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使其成为本土个性化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家电产品。
5.6 参与家电标准化协议制定
目前,智能家居领域使用了多种通信协议,包括主流的NB-IoT、zigbee、z-wave、WIFI、蓝牙等,用于实现智能家电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该些协议各有优劣,例如热度较高的zigbee具备低功耗、低成本和高容量特点,z-wave也以低功耗、高可靠性和适于短距离应用场合的特点在欧美国家流行,当前国内也有如江西智能无线物联科技、鸿海科技和南京物联传感技术等企业致力于z-wave在智能家电设备中的应用研究。为了实现更好的互操作性,我国家电行业也正在推动统一的通信标准,如Matter 1.0标准能够通过以太网、WIFI等进行通信。未来应鼓励本省智能家电产业链上有实力的相关企业参与到智能家电标准协议的制定中,确保不同品牌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共同推动智能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1华经情报网,《2024-2030年中国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https://xueqiu.com/1973934190/285367933
2Mordor Intelligence™,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和份额分析-增长趋势和预测(2024-2029),Source:https://www.mordorintelligence.com/zh-CN/industry-reports/smart-home-appliances-market
3 Mordor Intelligence™,欧洲家电市场规模和份额分析-增长趋势和预测(2024-2029),Source:https://www.mordorintelligence.com/zh-CN/industry-reports/europe-home-appliances-market-industry
4前瞻产业研究院,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30116-0058f527.html
5 Mordor Intelligence™,欧洲家电市场规模和份额分析-增长趋势和预测(2024-2029),Source:https://www.mordorintelligence.com/zh-CN/industry-reports/europe-home-appliances-market-industry
6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8/content_6897732.htm
7天眼查,https://www.tianyancha.com/advance/search/e-pc_searchinfo#rollback
8中商产业研究院
9长江日报,http://city.ce.cn/news/202303/08/t20230308_7357790.shtml
10东贝产业-湖北东贝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donper.com/index.php/industry
11企查查,https://www.qcc.com/.
12企查查,https://www.qcc.com/.
13腾讯云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47528
14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http://a-d.whut.edu.cn/jy/jlhz/201810/t20181024_326643.shtml
15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https://www.cheari.ac.cn/index.php/Show/cid/14/aid/2031
16家电联盟https://www.jdbbs.com/portal.php?mod=view&aid=89270
17电子工程世界,https://news.eeworld.com.cn/designarticles/network/200605/3048.html
![]()
I
相关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146号

